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之间的同伴效应:孰轻孰重?

陈媛媛  董彩婷  朱彬妍  
【摘要】:本文运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考察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在班级内部的同伴效应。研究发现:在班级内部本地儿童的同伴效应占主导作用,当本地同伴的平均成绩增加一个标准差时,本地儿童的成绩增加0.54个标准差,流动儿童的成绩增加0.65个标准差;而本地儿童受流动儿童同伴成绩的影响仅为0.15个标准差,流动儿童受流动儿童同伴的影响不显著。同伴效应的影响主要与班级内流动儿童的比例、学生的交流频率以及任课老师的教学方式有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严石基;;关于标准差的两点说明[J];上海教育科研;1988年06期
2 周伯明;张仁端;;对一种“标准差引入方案”的否定[J];中学数学教学;2011年05期
3 孙翔;;精研方法 精致生活——极差、方差和标准差在生活中的应用[J];初中生世界;2017年39期
4 陈开金;;极差、方差、标准差学习要点精讲[J];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华师大版);2007年Z1期
5 陈开金;;极差、方差、标准差学习要点精讲[J];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人教版);2007年Z1期
6 王辉;;谈数据的变化对方差、标准差的影响[J];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人教版);2008年Z2期
7 吴家全;;整合教材实施主题教学——以“标准差的作用”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年15期
8 范永华;;以测量工具与决策的视野探寻方差与标准差的意义[J];上海中学数学;2012年12期
9 常璟瑄;;浅谈高中数学中标准差在股市趋势预测中的运用[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30期
10 赵春祥,漆发明;方差、标准差、频率考题举例[J];中学课程辅导(八年级);2005年Z1期
11 廖庆伟;;分析极差、均值、方差和标准差[J];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版);2012年01期
12 孙桓芳;;运用掌握学习策略职得高出1.36个标准差的成绩[J];山东教育科研;1991年04期
13 ;方差、标准差[J];时代数学学习;2005年03期
14 周庭芬;;谈极差、方差和标准差[J];初中生辅导;2012年Z4期
15 黄国权;;浅谈“极差、方差、标准差”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3年07期
16 唐耀庭;;极差、方差与标准差检测题[J];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华师大版);2009年Z1期
17 黄细把;;聚焦方差或标准差的求值[J];今日中学生;2009年17期
18 何莎莎;;学生对于影响标准差因素的理解——从Robert C.delMas的研究谈起[J];数学通报;2008年04期
19 郭伟才;;关于标准差和标准分应用的一次质疑[J];上海教育科研;198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莎莎;9-12年级学生对标准差概念理解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永萍;关于对美术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问题的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