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的人工授精技术
【摘要】:正狐人工授精技术的研究在国外始于本世纪30年代,并很快在挪威、芬兰、瑞典和加拿大等国家的养狐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发展很快.我国在60年代初开始此项研究,近年来有较大进展,但尚未应用于生产.人工授精技术在狐属与北极狐属远缘杂交上的应用,可以解决两属动物因配种时间不一致而造成的生殖半隔离的问题;克服因种种原因致使发情母狐不能自然交配的困难;使用于繁殖的公狐数量大为减少(即为本交的1/10),且有效地扩大了优良种公狐利用的时间与空间;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费用等等.
|
|
|
|
1 |
吴国超;;水貂场的场区规划及主要建筑和设备[J];养殖技术顾问;2011年07期 |
2 |
赵敏;;影响北极狐精液品质的几个因素[J];养殖技术顾问;2011年06期 |
3 |
黄康;丁向英;吴丽楠;汪礼国;;中华蜜蜂高产品系的培育研究[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1年06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
|
|
|
|
1 |
郑新民;李聚学;魏庆信;乔宪凤;周荆荣;;小鼠采精的研究[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
2 |
张雁云;郑光美;常崇艳;陈晓端;郝如;王赟;;黄腹角雉的人工授精研究[A];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3年 |
3 |
刘小青;李根鸿;陈洪汉;蔡勤辉;张均利;陈凡;;大熊猫公兽“松涛”采精效果分析[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
4 |
李仲逵;王爱善;陈丽华;姚建壮;杨天伦;向祖群;汪玉宝;;黑猩猩的人工采精和授精实验[A];2005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
5 |
向祖群;李仲逵;王爱善;陈丽华;姚建庄;杨天伦;汪玉宝;;黑猩猩的人工采精和授精实验[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集[C];2004年 |
6 |
张敬;赵锡森;张殿起;刘双利;;蓝蓑羽鹤的人工饲养[A];第八届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鸟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7 |
冯丽春;陈家莲;李春峰;吴大洋;郭秀洋;周建娴;;家蚕人工授精方法初探[A];重庆市遗传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暨纪念孟德尔规律再发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
8 |
王岐山;杨兆芬;;中国鹤类研究进展[A];中国鸟类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