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尤强林;赵泽洪;;心理契约理论与上下级信任关系的构建[J];领导科学;2010年22期 |
2 |
赵银红;美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数字鸿沟”表现及原因分析[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
3 |
柯加山;李梦汶;黄谦;廖晓璟;;战略效果评估分析框架研究[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06年03期 |
4 |
曹菁;;电子政务需求分析方法研究[J];中国信息界;2006年19期 |
5 |
覃正;韩刚;;电子政府府际信息共享:一个基于信息生态范式的分析框架[J];情报学报;2007年05期 |
6 |
黄建;;制度分析方法: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利器”[J];理论月刊;2008年08期 |
7 |
程鹏立;李红远;;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社会评价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年04期 |
8 |
郭占锋;李小云;;关于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若干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08期 |
9 |
季卫东;;为法理大辩论提供两个分析框架[J];现代法学;2006年06期 |
10 |
李广仓;;公安战术情报“分析框架”的建构与实战分析[J];现代情报;2006年11期 |
11 |
程皓;杨雪莱;蒋常香;;国际化与市场进入方式的理论与分析框架[J];求实;2007年08期 |
12 |
郑春燕;;行政任务变迁下的行政组织法改革[J];行政法学研究;2008年02期 |
13 |
任铁缨;;对执政党建设科学化的几点思考[J];岭南学刊;2010年06期 |
14 |
贡军民;;新疆石油管理局技术创新战略模式的选择[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
15 |
蒋永甫;;政治学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政治学理论——《广义政治论》评析[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Z1期 |
16 |
谭三桃;;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妇女的政治参与:一个新制度主义的视角[J];学术论坛;2010年01期 |
17 |
段培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论与实践[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
18 |
潘秀珍;;转型期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的利益-制度分析框架[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
19 |
;雇用关系赔偿远高于劳动关系赔偿[J];当代工人;2007年04期 |
20 |
张继青;雇主转承民事责任[J];南都学坛;2003年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