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气研究之酌议
【摘要】:生物气(包括原生生物气和表生菌解气)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接替能源,在中国开展生物气研究与勘探已成当务之急。在对国内外生物气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生物气的近期研究对策:通过生物气形成机理与运聚成藏规律研究,探索生物气资源的评价与勘探方法,建立并完善中国生物气地质理论。
|
|
|
|
1 |
黄保家,肖贤明;莺歌海盆地海相生物气特征及生化成气模式[J];沉积学报;2002年03期 |
2 |
冯子辉,迟元林,杜洪文,霍秋立,侯读杰;原油在储层介质中的加水裂解生气模拟实验[J];沉积学报;2002年03期 |
3 |
赵文智;王兆云;汪泽成;王红军;张水昌;王云鹏;赵长毅;苗继军;;高效气源灶及其对形成高效气藏的作用[J];沉积学报;2005年04期 |
4 |
楼章华;程军蕊;金爱民;;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特征研究——以松辽盆地为例[J];沉积学报;2006年02期 |
5 |
楼章华,高瑞祺,蔡希源;论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演化与油气运移、聚集[J];沉积学报;1997年04期 |
6 |
丁安娜,黄第藩,惠荣耀,张水昌,孟仟祥;未熟有机质发酵后饱和烃中主要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变化[J];地球化学;2001年05期 |
7 |
付晓泰,卢双舫,王振平,曲佳燕;天然气组分的溶解特征及其意义[J];地球化学;1997年03期 |
8 |
李奕农;大庆榆树林地区油气资源评价[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年04期 |
9 |
刘德来,陈发景,杨丰平;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与板块构造环境[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
10 |
潘裕生;青藏高原的形成与隆升[J];地学前缘;199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