朊病毒蛋白prion的研究进展
【摘要】: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是一类致死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朊病毒蛋白prion的异常构象有关.迄今为止,prion致病的构象变化机制依然是一个未解之谜.国内外研究人员从不同切入点着手,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学科的技术手段,发现并积累了大量与prion构象转变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人们在prion蛋白的三维结构、动力学、去折叠以及相互作用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简要地介绍了本实验室在兔prion蛋白溶液结构和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
|
|
|
1 |
;兔朊病毒蛋白结构研究获新进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
2 |
陆荫英;陈天艳;成军;梁耀东;王琳;刘妍;张健;邵清;李克;张玲霞;;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与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2突变体相互作用的研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年08期 |
3 |
李会广,吴伸,颜丽,李建辉,黄岳顺,施庆利,董贻诚;亚天花粉蛋白突变体(R163H n-TCS和R163Q n-TCS)的晶体结构研究[J];生物物理学报;1999年02期 |
4 |
姚玲;郑新民;;黏着斑激酶异形体及其突变体[J];生命的化学;2009年01期 |
5 |
廖维维;叶琇锦;;GATA转录因子和血液系统疾病[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7年04期 |
6 |
;《Molecular Plant》文章中文摘要[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8年05期 |
7 |
;《Molecular Plant》文章中文摘要 2010年第3卷第5期[J];植物生理学通讯;2010年12期 |
8 |
傅景庚;王佳琦;曾敏;施慧莉;霍克克;;利用酵母功能检测技术筛选肝癌组织p53基因显性负抑制效应突变体[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9 |
Marvin L.Cohen;李正;;根据理论预测新材料[J];世界科学;1991年01期 |
10 |
张雅德;;用朊病毒蛋白攻击朊病毒蛋白[J];国外医学情报;2002年04期 |
11 |
赵丽;黄海杰;田维敏;;植物激素受体研究进展[J];生物学杂志;2009年02期 |
12 |
于淼;刘英;刘术侠;;超分子化合物(C_(10)N_2H_(10))_3[TeMo_6O_(24)]·2H_2O的水热合成和晶体结构[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13 |
王博义,吴建华,郑培菊,章惠农,张华麟;1-苯基-3-甲基-4-三氟乙酰基吡唑酮-5(HPMTFP)与铜(II)配合物的晶体结构[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
14 |
欧阳燕,廖代正,姜宗慧,阎世平,王耕霖;草酰胺桥联的异三核配合物[Zn(CuL)_2N_3](ClO_4)·1.25 H_2O的合成、结构及光谱性能[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15 |
周秋香;白晓杰;陈乐培;;新型配位聚合物[Co(pda)_2(H_2O)_2]_n的水热合成和晶体结构[J];人工晶体学报;2006年01期 |
16 |
安广文;张红;程新路;卓全录;吕宜超;;SrAl_2O_4的电子结构及特性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17 |
韩晶;白凤英;赵海燕;邢永恒;曾小庆;葛茂发;;两个自组装型水杨醛氨基乙酸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及活性[J];科学通报;2008年20期 |
18 |
杜世海;仲剑初;丁一;王洪志;;4,5-二腈基乙硫基-1,3-二硫代环戊烯-2-硫酮及其Ag(Ⅰ)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J];人工晶体学报;2009年01期 |
19 |
龚勇;曹鹏;于洪军;江涛;;神经营养因子NT-3与其受体p75~(NTR)对称复合物的晶体结构[J];中国基础科学;2009年02期 |
20 |
刘春波;查小林;李秀颖;车广波;李春香;高林;李爱华;;一维链状配合物{[Fe(SO_4)(DPPZ)_2]·H_2O}_n的水热合成及其晶体结构[J];人工晶体学报;201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