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肝细胞受体结合区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蛋白性质的研究——形成表面抗原颗粒和在不同细胞中的分泌
【摘要】:我们用定向缺失突变和体外重组法构建了含有肝细胞受体结合区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主蛋白(S蛋白)基因。该基因在猴肾细胞COS-M6中的表达产物(S309蛋白)能形成表面抗原(HBsAg)颗粒并分泌出细胞。它在细胞和培养液中稳定,并能分别被抗HBsAg和抗preSl区的抗血清所沉淀。CsCl密度梯度分析显示S309蛋白形成颗粒的密度比S蛋白略大(1.25g/ml)。S309蛋白在肝癌细胞株中容易分泌,分泌量和S蛋白相近。但它在COS-M6细胞中的分泌和肝细胞株相差悬殊,分泌量只有10%左右,而且在培养液中出现较迟。和S蛋白的同时表达则能明显地提高它的分泌效率。
|
|
|
|
1 |
俞贤明,汪垣,李载平;一个能分泌出哺乳动物细胞的HBV表面抗原大蛋白[J];中国科学B辑;1991年06期 |
2 |
冯秀颖;天水铁路管内服务行业“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调查[J];甘肃科技;1996年04期 |
3 |
房德兴,甘人宝,张倩,李载平,段恕诚,殷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aa126 Ile→Ser变异株HBsAg的暂时表达和抗原性鉴定[J];病毒学报;1998年01期 |
4 |
杨庆文;李琦涵;;空肠弯曲菌的主要表面抗原成分在细菌分型及致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年10期 |
5 |
陈迪;田枫;康爱君;王学文;郑振辉;;C57BL/6J-HBV转基因小鼠随增龄乙肝表面抗原表达及转氨酶水平变化探讨[J];四川动物;2011年02期 |
6 |
徐谐,李光地,孔玉英,汪垣;乙肝病毒PreSl片段与乙肝表面抗原羧端的融合表达[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95年05期 |
7 |
李铭,孔宪刚,卢景良,刘宝全;猪T细胞表面抗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特性鉴定[J];中国兽医学报;1999年05期 |
8 |
王莉;吴志峰;熊仕秋;黎毓光;谢杏仪;吕世华;胡淑芬;林晓晖;卢绍佳;姚春松;;稳定表达乙型肝炎病毒含前S2的表面抗原重组细胞系的建立[J];广东医学;2006年07期 |
9 |
张蓓蓓;;乙肝病毒[J];生物学教学;2008年09期 |
10 |
李彬;;HBsAg颗粒在酵母中的合成和装配[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3年04期 |
11 |
张稠生;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白念珠菌表面抗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
12 |
邬质彬;;南宁、武鸣鸭HBV表面抗原检测报告[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
13 |
卢春林,陆斌,韦钰;几丁质作固相载体检测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2年06期 |
14 |
赵超;田晓晨;闻玉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持续表达的新致病机制[J];生命科学;2010年11期 |
15 |
陈继明;;益肾解毒法治疗乙型迁延性肝炎的经验[J];中医杂志;1987年01期 |
16 |
杨毅力,赵小侠,龚春梅,侯云德;用逆转录病毒载体表达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J];病毒学报;1992年03期 |
17 |
田晓晨;闻玉梅;;剖析乙肝病毒的包膜——乙肝表面抗原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致病机制[J];自然杂志;2010年06期 |
18 |
兰春霖
,刘和堃;人类病毒性肝炎的三个型[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80年01期 |
19 |
Patricia Mackay
,王维新;以大肠杆菌制备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活性表面抗原[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84年01期 |
20 |
张一鸣;乙型肝炎病毒前表面抗原(pre-S)编码区基因的功能[J];病毒学报;198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