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彦春;徐克沂;张福杰;赵红心;李兴旺;李秀兰;闫会文;;地坛医院艾滋病人病例分析(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2004年02期 |
2 |
唐礼新;邱春红;;30例艾滋病患者的骨髓象变化[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14期 |
3 |
秦权利;;艾滋病疗法的评价及疗效的预测[J];琼州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
4 |
康文臻;李媛;庄严;黄德东;翟嵩;赵柯;孙永涛;;87例CD4~+T淋巴细胞低水平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临床分析[J];传染病信息;2010年06期 |
5 |
高永刚;胡晓艳;王云梅;;822例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12期 |
6 |
杨国;何炳欣;叶中远;梁超斌;郭志强;;佛山市禅城区2005-2006年艾滋病监测情况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8年02期 |
7 |
徐小元,邢卉春,公维波,陈红梅,斯崇文,王艳,J.CChermann;HIV感染者体内抗小分子多肽抗体与病情发展的初步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2年03期 |
8 |
王时书,陈琪,林榕,徐晓兰,易正山;艾滋病患者15例血液改变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2年12期 |
9 |
蔡南乔;郝元涛;方积乾;何丽云;;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概况[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年07期 |
10 |
张晨阳,蒋岩,邢辉,冯毅,潘品良,范秀娟,张辉,刘德恭,邵一鸣;3例艾滋病患者不同组织来源HIV分离株异同性的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3年01期 |
11 |
唐宁枫,吴绍熙;如何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消耗性症状[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0年04期 |
12 |
袁玲,陈方祥,刘建忠;艾滋病患者漏诊原因分析与HIV感染的预防[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8期 |
13 |
王建刚;高明;刘海;;乌干达23例艾滋病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胃镜特点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年09期 |
14 |
朱帆;;国产试剂测定艾滋病患者HIV病毒载量及临床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年03期 |
15 |
钟海兵;陈春晓;;HIV感染消化道的发病机制[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6年06期 |
16 |
Desjeux P
,管立人;利什曼原虫和HIV合并感染692例病人的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7年06期 |
17 |
程晓莉,苏斌,马平,吴荣璋,王莉丽,何建刚;安徽省1995—1999年HIV哨点监测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
18 |
张燕;2001年末HIV/AIDS全球形势[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2年04期 |
19 |
王昌敏,钱文清,夏志刚,杨忠礼;HIV感染者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实验研究[J];地方病通报;2003年04期 |
20 |
项凤梅,王永梅,符林春;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调查与分析[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5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