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PM_(2.5)扩散网络模型的研究
【摘要】: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运用最短增广链算法构建城市PM2.5扩散的容量网络模型。通过分析城市环境中水平距离、海拔、风力等因素的作用,对PM2.5区域性扩散的物理过程进行一次有益的探索。西安市近期空气监测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预测值与监测值基本吻合。同时,模型输出揭示了西安市PM2.5的扩散途径。
|
|
|
|
1 |
王艳慧;肖瑶;;北京市PM_(5.0)可吸入颗粒物反演及其时空分布分析[J];环境科学;2014年02期 |
2 |
寿幼平;高晓梅;王静;杨凌霄;王文兴;;济南秋季大气PM_(2.5)中水溶性离子的在线观测[J];环境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
3 |
;少数地方PM_(2.5)监测进展缓慢环保部要求10月实时发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
4 |
徐蕾;;徐州市环境空气微生物监测分析及与PM_(10)相关性研究[J];北方环境;2013年01期 |
5 |
郭新彪;魏红英;;大气PM_(2.5)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3年13期 |
6 |
张攀;仲勉;管晶晶;荆亮;李曼;龚识懿;冯加良;;应用溶蚀器/后置膜系统分析上海大气PM_(2.5)中水溶性离子的组成及采样误差[J];地球化学;2013年03期 |
7 |
刘晓东,田良,张小曳;塔克拉玛干沙尘活动对下游大气PM_(10)浓度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4年05期 |
8 |
姜伟;董海燕;陈魁;边玮瓅;;天津市PM_(2.5)中水溶性离子组分特征[J];中国环境监测;2013年03期 |
9 |
程萌田;潘月鹏;王辉;刘全;王跃思;;大气PM_(2.5)中水溶性离子在线观测技术的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2013年08期 |
10 |
戴海夏,宋伟民,高翔,陈立民,胡敏;上海市A城区大气PM_(10)、PM_(2.5)污染与居民日死亡数的相关分析[J];卫生研究;2004年03期 |
11 |
赵亚南;王跃思;温天雪;刘全;;鼎湖山PM_(2.5)中水溶性离子浓度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2013年04期 |
12 |
杨素英;陈东升;赵秀勇;;周边污染对北京大气PM_(10)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3期 |
13 |
周竹渝,王文义,张大元,殷捷,王安国;重庆市建筑工地PM_(10)污染状况调查[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03期 |
14 |
张光吉;环境空气中TSP与PM_(10)的关系分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15 |
马春香;赵淑敏;王立志;;哈尔滨市大气中PM_(10)的灰色预测[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7年01期 |
16 |
王永贤;;铜陵市环境空气中PM_(10)的化学组成特征[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0期 |
17 |
段凤魁;贺克斌;马永亮;;北京PM_(2.5)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7期 |
18 |
郭清彬;程学丰;侯辉;张先波;;冬季大气中PM_(10)和PM_(2.5)污染特征及形貌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0年04期 |
19 |
齐玲;赵越;谢绍东;;北京市PM_(10)自动监测网络优化研究[J];环境科学;2012年02期 |
20 |
吴礼萍;晓敏;;应对空气污染的PM_(2.5)监测[J];厦门科技;2012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