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彭辉,冯英梅,盛孝邦,朱卫平,肖炜;盾叶薯蓣根茎产量和质量的几个影响因素[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2 |
饶立华,薛建明,蒋德安,洪(王建);钾营养对番茄光合作用和产量形成的效应[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89年04期 |
3 |
陈文涛,郭金铨,吴昭平,张华树,张宏图;越冬期间香蕉果穗套袋的防寒效果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亚热带植物科学;1992年02期 |
4 |
叶殿秀,肖永全,郭兆夏,孙志学;温度对西洋参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J];陕西气象;1997年02期 |
5 |
冯奕玺;风害对甘蔗产量和质量影响及防御措施[J];广西热作科技;1998年01期 |
6 |
王春娟;不同追肥方法对杂种小麦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J];陕西气象;1998年01期 |
7 |
赵扬,吕国华,金新文,蔡益泽,马海龙,马达;瓜尔豆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8 |
杨全忠,李跃武,刘建阳,黄其华;施用石灰改良土壤的试验研究[J];烟草科技;1999年02期 |
9 |
张英,方华,陈磊,金桓先,王玲燕,施月欢;联合固氮菌对小白菜和莴苣的使用效果[J];上海农业学报;2000年04期 |
10 |
李金才,董琦,余松烈;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淹水对小麦品种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1年04期 |
11 |
冯虎元,陈拓,徐世健,安黎哲,强维亚,张满效,王勋陵;UV_B辐射对大豆生长、产量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J];植物学报;2001年07期 |
12 |
王志春,胡桂杰,杨军;赤峰市主要农作物产量风险评估及区划[J];内蒙古气象;2002年04期 |
13 |
刘文兆,李秧秧;断伤作物根系对籽粒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现状及问题[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08期 |
14 |
王改玲,郝明德,党廷辉,李丽霞;黄土高原旱地长期施用微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08期 |
15 |
匡霞,李德萍,毕超;用logistic方法制作青岛地区小麦产量预报[J];山东气象;2003年01期 |
16 |
胡友军;大棚油桃授粉方式研究初报[J];生物学杂志;2003年06期 |
17 |
张为付,吴进红;技术成本、生产规模与利润——对一类包含技术成本的生产模型的研究[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18 |
郭祖鹄;;豫薯868不同移栽栽期产量试验初报[J];科技信息;2006年11期 |
19 |
钟玲;;共和盆地温性草原天然草地产量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甘肃畜牧兽医;2010年02期 |
20 |
张欣娥;孔德胤;仇巧玲;陈静平;刘继东;;河套灌区食用向日葵空壳率高的原因及对策[J];内蒙古气象;201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