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与光照对新蚜虫疠霉产孢格局的影响
【摘要】:在不同的温度与光照组合条件下对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 Humber) 产孢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25℃下新蚜虫疠霉均可产孢,但以15℃最适,不仅产孢量大,而且不受光照的影响;在25℃下虽然产孢,但产孢量大幅减少,30℃下则不产孢,25℃可能是新蚜虫疠霉产孢的高温极限;适温范围内新蚜虫疠霉的产孢高峰及最大产孢速率的出现随温度的上升而提前;全光照各温度处理的产孢量总是比全黑暗相应温度处理的产孢量高;在10℃和全光照的组合中,累积产孢量最高,而相同温度与全黑暗处理的产孢量却只有光照下的10%左右。
|
|
|
|
1 |
冯明光,T.J.Poprawski;新蚜虫疠霉与豌蚜在不同季节性光周期及恒变温组合下的互作反应[J];昆虫学报;1998年02期 |
2 |
冯明光,徐均焕,许谦,刘志强;飞虱虫疠霉和新蚜虫疠霉对桃蚜的毒力比较[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9年03期 |
3 |
孙杰,刘竞男,吴茜茜,王四宝,蔡如胜,黄勃;合肥地区虫霉资源调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
4 |
徐均焕,冯明光,刘志强,许谦;飞虱虫疠霉杀蚜效果及开发应用前景[J];中国病毒学;2000年S1期 |
5 |
黄勃,李振刚,樊美珍,李增智;近藤虫疠霉分类地位的分子证据[J];菌物系统;2001年03期 |
6 |
李正跃,桂富荣,张青文;新蚜虫疠霉对云南省不同地区烟蚜的生物测定[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7 |
桂富荣,李正跃,陈斌,严乃胜,胡垒;温度与光照对新蚜虫疠霉产孢格局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8 |
桂富荣,李亚红,李正跃;不同温度下新蚜虫疠霉对桃蚜的毒力测定[J];植物保护;2005年03期 |
9 |
尚素微;冯明光;;桃蚜虫霉病始发期的初始感染与接触传染[J];生态学报;2006年10期 |
10 |
李伟;王秀芳;宣维健;王红托;盛承发;;环境因子对努利虫疠霉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J];昆虫知识;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