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牙鲆(♂)与牙鲆(♀)人工杂交的细胞遗传学初步研究
【摘要】:于2004年11~12月在青岛薛家岛养鱼场采用夏牙鲆(Paralichthysdentatus)的精子与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的卵子实施了多次人工杂交实验,并进行了父本母本鱼类个体、子代的染色体制片观察和细胞中DNA相对含量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夏牙鲆染色体数为48,核型为2n=48t、臂数NF=48;子代的染色体数和核型与父母本的一样,也为2n=48t;子代的细胞中DNA的相对含量也表明其为二倍体。因此,可以明确其为杂交的后代,而不是雌核发育。
|
|
|
|
1 |
段辉国;张耘;王志勇;;未来人类和社会初探[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
2 |
赵桂琴;;早熟禾的人工杂交及杂种优势预测研究[A];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
3 |
王永周;;菊花人工杂交育种[A];中国菊花研究论文集(1997-2001)[C];2001年 |
4 |
田兴亚;秦昕;李冬梅;刘鑫磊;宋晓慧;;提高马铃薯杂交成功率的技术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
5 |
余茂德;敬成俊;吴存容;;超高产人工三倍体桑品种嘉陵20号选育的研究[A];全国桑树种质资源及育种和蚕桑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6 |
李章宝;唐汇清;艾均文;仰勇;刘昌文;;人工三倍体桑树新品种湘育桑1号选育初报[A];全国桑树种质资源及育种和蚕桑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7 |
郭修武;郭印山;李轶晖;李成祥;李坤;;葡萄主要性状遗传规律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
8 |
鲍忠洲;尹渝来;蒋树德;林惠民;;芡实杂交及其应用[A];第二届全国水生蔬菜学术及产业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9 |
郭香墨;张永山;姚金波;;棉花太空诱变效果分析[A];中国棉花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七次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
10 |
朱更瑞;王力荣;方伟超;陈昌文;冯义彬;;“金辉”选育技术报告[A];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