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Li~+在PC+DMF混合溶剂中优先溶剂化的~(13)CNMR研究

赵扬  王键吉  轩小朋  卓克垒  
【摘要】:利用13CNMR光谱技术研究了Li+在碳酸丙烯酯(PC)+N,N-二甲基甲酰胺(DMF)混合溶剂中的优先溶剂化现象.根据溶剂分子中碳原子的化学位移随锂盐浓度的变化关系,确定了与Li+发生配位的原子.碳原子的配位位移值随混合溶剂组成的变化关系表明,在LiClO4+PC+DMF混合物中,DMF分子对Li+的溶剂化作用较PC分子强.定量计算得到,在n(PC)∶n(DMF)=1∶1(摩尔比)的混合溶剂中,PC与DMF分子数在Li+第一溶剂化层中的比率为0.12,说明Li+优先被DMF分子溶剂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扬;王键吉;轩小朋;卓克垒;;Li~+在PC+DMF混合溶剂中优先溶剂化的~(13)CNMR研究[J];化学学报;2006年21期
2 轩小朋,汤俊明,卓克垒,王键吉;锂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溶剂和离-子离子相互作用的谱学研究VI.锂离子在碳酸丙烯酯中溶剂化数的计算[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3 ;碳酸丙烯酯清洁工艺问世[J];川化;2004年04期
4 王祥光;低温碳酸丙烯酯脱碳技术[J];小氮肥;1998年07期
5 唐文骞,高超英;碳酸丙烯酯法脱碳的思考及对策[J];化工设计通讯;2000年03期
6 刘庆利,董学坤,彭志刚;高压液相催化合成碳酸丙烯酯收率影响因素分析[J];河南化工;2005年04期
7 郭翔海,杨晓霞,王日杰,陈学成,周玉坤;碳酸丙烯酯水解催化剂及工艺条件的研究[J];石油化工;2005年05期
8 龚钰秋 ,朱云飞 ,方巍 ,裘国仁 ,陈可青;碳酸丙烯酯-氯仿溶液萃取金(Ⅲ)及其机理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83年01期
9 赵扬,轩小朋,王键吉;离子在PC+AN混合溶剂中的体积行为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甘耀炼;;碳酸丙烯酯的化学分析方法[J];化工技术与开发;1992年02期
11 李爱军;南化氮肥厂碳酸丙烯酯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1995年01期
12 李振甫;碳酸丙烯酯脱碳的高效回收[J];小氮肥设计技术;1994年02期
13 朱一帆,魏宝明,宋洪建;20~#锅炉钢在碳酸丙烯酯稀液中的腐蚀行为的研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95年02期
14 ;NHD法替代水洗和碳酸丙烯酯脱碳[J];江苏化工;2000年01期
15 周学良;;碳酸丙烯酯回收二氧化碳的热力学性质[J];纯碱工业;1986年03期
16 王良恩;二氧化碳-碳酸丙烯酯相平衡研究[J];化学工程;1987年05期
17 张萍,宋卫萍,王昭煜;N,N-二甲基甲酰胺-硫酸二甲酯对羧酸酯化反应的研究[J];化学试剂;2000年05期
18 魏彤,王谋华,魏伟,孙予罕,钟炳;氧化钙室温催化碳酸丙烯酯和甲醇的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J];催化学报;2003年01期
19 张文广,陈桂昌;循环水系统酸性有机物泄漏的处理[J];河南化工;2005年01期
20 刘瑞华;卫桃娥;袁华;张能敏;;茶皂甙纯化工艺研究[J];应用化工;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宇;李德湛;洪晓斌;胡芸;;提高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丙学;常洁;杨小平;;锂离子电池用碳纳米复合纤维膜负极材料的结构设计[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张立学;许高洁;董杉木;张克军;崔光磊;;碳支撑LiNi_(1/3)Co_(1/3)Mn_(1/3)O_2作为阴极用于可充式锂空气-锂离子杂化电池[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黄承焕;黄可龙;;NASICON型钠/锂离子固体导体的制备和表征[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5 袁芳;陈红征;汪茫;;锂离子二次电池用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6 陈召勇;李志杰;刘兴泉;高利珍;于作龙;;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M(M=Ni,Tl)_(0.05)Mn_(1.95)O_4F_(0.05)高温性能的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吴恩超;许海洁;卜源;邱玮丽;马晓华;杨清河;;锂离子在多孔硅材料中的嵌脱行为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杨勇;;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改性及相关物理化学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陈春华;水江澜;余彦;;薄膜锂离子电池材料的静电喷雾沉积制备及表征[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陈召勇;江奇;刘兴泉;高利珍;于作龙;;关于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Mn_2O_4高温容量衰减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燕;新型高性能钒酸盐电极材料的制备及锂离子脱嵌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黄承焕;锂离子电芯性能衰减与电极界面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王茹英;动力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4 崔永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2O_4的制备及其电极界面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汪龙;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静电喷雾沉积和静电纺丝技术制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王洪波;几种形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电化学储锂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唐新村;低热固相反应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嵌锂性能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8 周永宁;纳米薄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性能与反应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黄建书;聚阴离子型磷酸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姚煜;纳米结构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薇;锂离子对鸡胚发育及雏鸡认知功能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1年
2 平丽娜;石墨负极锂离子电容器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刘颖;一个线性锂离子电池充电器[D];辽宁大学;2012年
4 张建琴;空间锂离子蓄电池充放电一体化供电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王丽;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曾祥明;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黑磷与LiMn_2O_4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杜伟超;尿素与1,2-丙二醇催化合成碳酸丙烯酯反应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8 熊剑;锰系氧化物催化尿素醇解合成碳酸丙烯酯[D];武汉工程大学;2012年
9 张艳;尿素与1,2-丙二醇催化合成碳酸丙烯酯反应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10 牛锛;微波溶剂热合成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镡立勇王渊;“风帆”遨游世界锂电池领域[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2 ;日本轻金属开发出锂离子 充电电池用铝板[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3 钱铮;新锂离子电容器充电只要30秒[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记者 黄元章;11个项目开工 9个项目竣工[N];闽东日报;2008年
5 马扬;我国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研发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6 ;800吨锂离子负极材料项目工程启动[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7 柳宁;中科科技:专注锂离子电池材料[N];中国电子报;2007年
8 刘碧玛;动力锂离子电池要抓住发展机遇[N];科技日报;2007年
9 钱建伟;国泰上市首日飚升79%[N];苏州日报;2006年
10 记者 李奎福;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制 动力电池新型材料磷酸亚铁锂中试项目通过鉴定[N];辽源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