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殿勋,赵玉芬,奚士康,宋爱腾,吉改姣,李少羽,陈传正;N-苯乙基甘氨酸和β苯乙胺衍生物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J];中国科学B辑;1984年10期 |
2 |
粟武,王恒山,达朝山,王锐;光活性1,1-联萘酚(BINOL)的不对称合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9期 |
3 |
金根娣;彭生微;胡效亚;;积分脉冲安培法测定苯乙胺[J];应用化学;2008年12期 |
4 |
关烨第,尚振海,郭燕文,李佩一,余来普;旋光性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研究 Ⅱ.旋光性二氯-二(取代苯甲基-α-苯乙胺)合钯(Ⅱ)[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4期 |
5 |
关烨第,尚振海,王振英,李连顺;旋光性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研究 Ⅰ.旋光性取代苯亚甲基-α-苯乙胺与钯(Ⅱ)形成的螯合物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2期 |
6 |
徐旭;宋航;孙娟;付超;沈姝婕;;衍生化HPLC法测定α-苯乙胺的光学纯度[J];分析试验室;2007年04期 |
7 |
曹小华,黎先财,柳闽生,廖晓宁;杂多酸型化合物及其研究展望[J];化工中间体;2005年02期 |
8 |
张勇民;张礼和;刘维勤;Thal,C;Labidalle,S;;三环型吗啡类似物合成的新方法[J];化学学报;1990年10期 |
9 |
奚国良,顾坤健,张鸿良,林子森;蔊菜素类似化合物的合成[J];中国科学A辑;1974年06期 |
10 |
徐仁美;;关于“酚”定义的意见[J];化学通报;1951年03期 |
11 |
陈月华;郭国霖;沈其丰;赵玉芬;奚士康;吉改姣;宋爱腾;;N-苯乙基甘氨酸和β苯乙胺衍生物的~(15)N、~1H-NMR与电荷密度和结构的关系[J];物理化学学报;1987年06期 |
12 |
刘启波;吕光宏;;羧基腈化法合成腈类化合物的研究[J];化学通报;1989年11期 |
13 |
林汉森,卢丽霞;N-甲基-β-羟基苯乙胺制备方法的改进[J];化学试剂;2003年06期 |
14 |
王天用;鲁开娟;吴观丽;;杂氮铝三环类化合物的合成[J];化学通报;1986年05期 |
15 |
黄素秋;陈敏东;张克凌;;双酰胺相连的双卟啉与Co~(2+)的反应[J];化学通报;1990年01期 |
16 |
黄鸣龙;吴照华;金善炜;陈毓群;;新法引进16α-甲基合成副肾皮激素化合物[J];化学学报;1961年01期 |
17 |
周重光;;含硅重键化合物[J];有机化学;1990年03期 |
18 |
堇秋;;表示化合物链异构的俗名词头(1-5)和表示化合物取代基位置的词头(6-13)[J];浙江农业学报;1993年01期 |
19 |
董鑫;;导电高分子聚苯胺及其复合研究进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年15期 |
20 |
俞明兴;;一种新内酯化合物的合成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