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葛强林;提高我军后勤装备伪装性能的几点思考[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
2 |
邓春涛;;现代单兵伪装器材及其发展[J];现代兵器;1991年05期 |
3 |
唐德高,贺虎成,陈向欣,周早生,周峰;刚玉石固结体遮弹特性的试验[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4 |
葛强林;吴峰;;军用运输车辆暴露特征分析及对策[J];现代兵器;2001年11期 |
5 |
郭志;赵志宏;;狙击手的“护身符”——战术迷彩伪装服[J];环球军事;2007年20期 |
6 |
徐珏;;“未来勇士”的纳米作战服[J];现代军事;2004年06期 |
7 |
刘凯龙;;国外伪装器材及性能测试的新进展[J];装备环境工程;2006年05期 |
8 |
沈均平;智军;陈宏烨;林伟;李凌;;人工水雾的光学/红外伪装性能研究[J];红外技术;2007年01期 |
9 |
许金余,赵靖,曹定国,陈勇,侯庆平;防空阵地防护等级模糊综合评判[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
10 |
卜超;苏明;;军用运输车辆机动伪装探讨[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6年01期 |
11 |
郑双雁;孙丽;;魅力数码 迷彩再现——专访07式作训服主研制人员[J];轻兵器;2007年18期 |
12 |
张建,陈瑞琪,徐鸿飞;纺织技术与军事伪装技术[J];纺织学报;1998年02期 |
13 |
葛强林,姬成敏;透视外军伪装装备器材发展[J];光电对抗与无源干扰;2003年01期 |
14 |
蒋晓军;卢言利;朱国荣;;地面军用目标伪装涂料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涂料技术与文摘;2007年09期 |
15 |
贺虎成;卢葭;栾晓岩;;模糊灰色关联模型在遮弹层防护性能评价中的应用[J];指挥控制与仿真;2009年03期 |
16 |
冯雷,彭著良,费逸伟;彩色水泥在军事伪装中的应用探讨[J];化工新型材料;2004年09期 |
17 |
胡江华;朱超;王友军;卢俊宇;;一种迷彩伪装效果检测评价方法[J];中国测试技术;2007年02期 |
18 |
崔传安;王佳渊;戚剑峰;吕绪良;龚华栋;闫凤国;;覆土层对雷达波衰减及浅埋工事反雷达伪装性能分析[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19 |
王锐锋;;迷彩伪装涂料喷涂工艺研究及应用[J];现代涂料与涂装;2010年10期 |
20 |
许卫东,唐建宁,吕绪良,崔传安,薛士强;一种基于欧氏距离的伪装器材性能评估模型[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