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近岸海域表层海水微塑料的组成与赋存特征
【摘要】:于2019年10月,对江苏省(连云港、盐城和南通3市)近岸海域6个站位进行了1个航次的表层海水微塑料采样,监测分析了微塑料的粒径、丰度和组分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江苏省近岸海域表层海水中微塑料污染广泛存在,监测站位检出率100%。微塑料粒径分布为0.02~4.80 mm,微米级微塑料占比最高(总体粒径占比83.4%),6个站位中15,24,36和37站位毫米级微塑料占比较高,呈现距离海岸越近毫米级微塑料占比越高的趋势。微塑料的丰度为0.06~1.18个/m~3,平均丰度为0.33个/m~3,站位丰度排序为:36站位26站位37站位24站位15站位59站位,其中站位最大丰度为站位最小的19.6倍。6个站位中,59站位的微塑料组分最多。所有微塑料组分中,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占比最高。微米级微塑料共有16种塑料组分,其中EVA占49.0%,聚氨基甲酸乙酯(PU)占24.3%;毫米级微塑料共有5种塑料组分,其中聚苯乙烯(PS)占比最高(43.3%)。
|
|
|
|
1 |
陈正新;王保军;黄海燕;董贺平;李绍全;尹延鸿;李春;;胶州湾底质痕量元素污染研究[J];海洋与湖沼;2006年03期 |
2 |
武光海;程永寿;刘捷红;李守军;张恺;马维林;张宏;;拖网及深海摄像站位位置与水深的初步校正[J];海洋学研究;2008年03期 |
3 |
庞仁松;周凯;冷科明;郭翔宇;吴俊儒;钟宛蓉;;深圳市海域浮标监测网的站位设计和数据应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8年02期 |
4 |
张岩松,章飞军,郭学武,张曼平;黄海秋季典型站位沉降颗粒物的垂直通量[J];地球化学;2005年02期 |
5 |
伏美燕;周怀阳;王虎;李季伟;尹希杰;杨伟芳;;珠江口沉积物柱状样的脂肪酸垂向变化特征[J];海洋湖沼通报;2010年01期 |
6 |
陈绍勇,田正隆,龙爱民,吴云华;南沙群岛海域以钡为指标的古生产力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5年04期 |
7 |
陆田生,纪明侯;胶州湾海水中溶解氨基酸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6年02期 |
8 |
杨茜;孙耀;;东、黄海生源要素的埋藏通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J];海洋环境科学;2015年05期 |
9 |
李玉,俞志明,宋秀贤,母清林,孙松;胶州湾海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及分布[J];海洋与湖沼;2005年03期 |
10 |
林静毅;朱小明;黄凌风;;筼筜湖悬浮物及颗粒有机碳、氮、磷的时空分布[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
11 |
李鹏;王思荐;李延刚;秦渭华;;浙江近海夏季流场特征分析[J];海洋学研究;2014年03期 |
12 |
陈法锦;曾珍;孟亚飞;朱庆梅;谢玲玲;张书文;陈清香;陈建芳;;2013年夏季琼东海域营养盐与叶绿素a的周日波动及其影响因素[J];海洋学报;2016年04期 |
13 |
薛斌;潘建明;张海生;刘小涯;;北极楚科奇海地区沉积物生源物质的来源和分布[J];极地研究;2006年04期 |
14 |
翟秋敏;IODP 306航次研究成果简报[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5年04期 |
15 |
;数字[J];海洋与渔业;2020年11期 |
16 |
葛云;刘连文;季峻峰;Balsam William;;DRIFTS快速测定北大西洋沉积物方解石含量及其气候指示意义——以U1308站位为例[J];高校地质学报;2009年02期 |
17 |
冉涛;李双林;张敏;张念礼;;渤海湾中部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及其来源[J];海洋地质前沿;2014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