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及其现实基础与理论依据
【摘要】:"有教无类"是孔子创办私学的指导思想,其实质是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普及,意思是施教应当不分类别,人人都应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有教无类"思想的提出,不仅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而且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其现实基础包括:"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政治与教育基础,"文化下移"的文化基础,"士"阶层兴起的社会基础;其理论依据包括:"性相近"的生理学和心理学依据,"习相远"的教育学依据。"有教无类"思想不仅根植于当时中国的教育现实,还指向人类的教育未来;不仅反映了孔子的教育理想,还反映并代表着人类对教育普及和教育机会均等的美好追求。
|
|
|
|
1 |
尹世玮;;孔子“通才”教育观对今天素质教育的启发[A];国际儒学研究(第九辑)[C];2000年 |
2 |
陈桂生;;孔子“因材施教”别解[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
3 |
光映炯;;孔子的素质教育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
4 |
任盈畅;;孔子的教师角色思想新探[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
5 |
江朝源;;孔子论教师[A];孔学研究(第十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6 |
郑丹平;;孔子重“学”思想述略[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
7 |
张莉;;漫谈孔子对教师的要求[A];中国教育学术论坛(第二卷)[C];2006年 |
8 |
张传燧;;孔子“学习中心”教学论思想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
9 |
王建军;;试析孔子的教育性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
10 |
雷育才;曹相;;孔子教育思想述评——兼析素质教育[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