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N~+离子注入诱导小麦种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的变异
【摘要】:应用SDSPAGE和APAGE电泳技术,对不同剂量低能(25keV)N+离子注入小麦稳定品系CH3286的M3代种子储藏蛋白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变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低能N+离子束注入能有效地诱导小麦种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变异。高剂量(10.8×1016N+cm2)N+注入的诱变频率高于中剂量(7.2×1016N+cm2),其亚基总变异频率分别是13.7%和4.2%。不同位点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对N+离子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以Glu1D最敏感,变异频率由大至小分别是Glu1DGlu1BGlu1A。低能N+离子束注入诱导的醇溶蛋白变异与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变异有相似的规律。醇溶蛋白遗传区对N+离子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其中ω醇溶蛋白最敏感,能产生较多的变异,其次是γ和β醇溶蛋白,最不敏感的是α醇溶蛋白。在M3代植株群体中筛选到一些农艺性状较稳定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变异株。
|
|
|
|
1 |
董普辉;胡晓强;王黎明;韩赞平;袁爱梅;袁建国;;普通小麦品种(系)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J];种子;2009年07期 |
2 |
聂莉;芦静;黄天荣;高永红;吴新元;张新忠;周安定;曹俊梅;;部分新疆小麦材料的醇溶蛋白组成及其对品质性状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0年04期 |
3 |
石立旗;焦浈;张鲁军;秦广雍;;离子束诱导小偃81突变系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遗传变异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0年06期 |
4 |
贾明娟;傅体华;陈涛;唐媛;石丁溧;任正隆;;簇毛麦与普通小麦杂种后代稳定品系贮藏蛋白变异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5 |
赵俊杰;黄中文;常胜合;;N~+离子注入对不同小麦品种同工酶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
6 |
戴开军,高翔,董剑,王怡;麦谷蛋白亚基对小麦品质特性的影响及其遗传转化[J];麦类作物学报;2005年04期 |
7 |
高艾英,吴长艾,朱树生,王宪泽;山东省普通小麦醇溶蛋白Gli-1和Gli-2位点等位基因的遗传变异[J];作物学报;2005年11期 |
8 |
高崇婧;张延滨;李集临;姜焕焕;赵海滨;宋庆杰;于海洋;张春利;辛文利;肖志敏;;适用于小麦品质育种的一种A-PAGE方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
9 |
杨丽;小麦育种技术实现重大革新[J];中国农业科学;2003年08期 |
10 |
曹亚萍;陈佩度;;普通小麦-簇毛麦1V染色体系的选育与鉴定[J];麦类作物学报;2008年06期 |
11 |
;加强实践观点,减少盲目性——小麦育种工作初步总结[J];中国农业科学;1966年05期 |
12 |
梁慕勤,潘世元,刘奕芹;贵州省小麦育种目标商榷[J];贵州农业科学;1982年05期 |
13 |
C.J.德里斯科尔;张洪涛;;小麦育种的新方法[J];青海农林科技;1983年04期 |
14 |
陈瑞祥;;“豫同407”小麦现场汇报会在新乡举行[J];河南科技;1991年07期 |
15 |
裘志新,贺华;“九五”宁夏引黄灌区小麦育种策略之浅见[J];宁夏农林科技;1996年05期 |
16 |
张继红;;农民小麦育种专家徐才智[J];农村.农业.农民;1997年06期 |
17 |
冯海平;西藏小麦育种回顾与展望[J];西藏农业科技;1998年04期 |
18 |
;小麦育种的重大突破[J];农民致富之友;1999年10期 |
19 |
宋建荣;天水市“十五”期间冬小麦育种成效及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05年06期 |
20 |
;“中国农业科学院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在淮阴所揭牌[J];农业科技通讯;2006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