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翠兰,张玉兰;辽宁山楂矮生型和普通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2 |
胡绪岚;矮生型温州蜜柑嫁接植株某些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J];园艺学报;1984年01期 |
3 |
李集临,徐香玲;大豆的电离辐射诱发突变[J];遗传学报;1975年03期 |
4 |
陈景隆;江崇智;;矮生型梨新品系选育初报[J];北方果树;1981年04期 |
5 |
王家保,沈向,董静,毛志泉;柱型苹果同工酶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
6 |
张同兴;李少弟;刘峰;;日本佳绿菜豆[J];当代蔬菜;2006年01期 |
7 |
张佩菊;朱忠南;王世忠;蔡希义;;矮生型金瓜新品种崇金1号的选育[J];中国瓜菜;2007年04期 |
8 |
葛红娟;梁美霞;戴洪义;;普通型与矮生型梨叶片显微结构比较[J];西北植物学报;2010年08期 |
9 |
祁忠占,彭永康,宋玖雪,申花莲,牛淑暖;不同浓度苯酚溶液对小麦根系生长及几种氧化酶同工酶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90年02期 |
10 |
;马、驴、骡[J];中国农业文摘(畜牧);1997年04期 |
11 |
赵金良,蔡完其,李思发;中华鳖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研究[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12 |
邓代信,龚义勤,汪隆植,柳李旺;萝卜雄性不育系几种同工酶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4年03期 |
13 |
李莹莹,魏佑营,张瑞华,吕杰;辣椒雄性不育“三系”花蕾中3种同工酶活性的动态变化[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4期 |
14 |
朱英国,梅启明,余金洪,桂东湖;水稻品种酯酶同工酶的初步研究[J];作物学报;1982年02期 |
15 |
汪周宾,刘茂保,仇正桂,禹克明,杨志洪,师素云;用同工酶法鉴定杂交秈稻种子纯度的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1985年02期 |
16 |
曲泽洲;王永蕙;张凝艳;;枣叶、枝皮和果实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初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
17 |
刘学军,苗以农,张红缨;大豆叶片过氧化物酶及其同工酶的研究[J];大豆科学;1991年01期 |
18 |
卢翠华,雷勃钧,尹光初,周思君,张开旺,钱华;外源DNA导入栽培大豆其后代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1年03期 |
19 |
邱竟,张久绪;棉花雄性不育“三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等电聚焦电泳分析[J];作物学报;1991年05期 |
20 |
许守民,李金昶,王树斌,苗以农;大豆SOD同工酶的新酶谱型[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2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