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开花时间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摘要】:为探索芝麻光周期敏感性的遗传规律,进而合理利用外来芝麻种质资源,以豫芝11号和M368为亲本构建了包括P_1、P_2、F_1、B_1、B_2和F_2的6个世代群体,通过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芝麻开花时间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芝麻开花时间遗传符合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大小相似且方向一致,来自豫芝11号的等位基因有利于缩短开花时间。第1对主基因具有部分负向显性作用,第2对主基因具有正向超显性作用。2对主基因间互作效应对开花时间具有一定影响,且在第2对主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时对开花时间影响较大。在B_1、B_2、F_2世代,2对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69.39%、88.25%、73.26%。
|
|
|
|
1 |
陈俊意;徐莉;;玉米磷效率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8期 |
2 |
逯晓萍;云锦凤;陈强;米福贵;张雅慧;薛春雷;;高丹草株高与叶片数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分析[J];草地学报;2009年06期 |
3 |
鲁俊田;任丽丽;岳辉;陈晓旭;王作英;陈丽;丰光;;耐低磷玉米自交系根系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J];种子;2017年07期 |
4 |
张书芬;马朝芝;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傅廷栋;;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分析(英文)[J];遗传学报;2006年02期 |
5 |
刘学锋,李士平,宋修建,迟金强,李玉松;具两对主基因差异的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
6 |
林艳;;水稻开花时间决定的光周期途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3期 |
7 |
杜娟;曾亚文;杨树明;普晓英;杨涛;周国华;崔虹;;云南粳稻耐低磷特性的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分析[J];生态环境;2007年03期 |
8 |
殷剑美,武耀廷,朱协飞,张天真;陆地棉产量与品质性状的主基因与多基因遗传分析[J];棉花学报;2003年02期 |
9 |
卢峰;邹剑秋;段有厚;吕香玲;郭玉华;;基于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的甜高粱茎秆含糖量基因遗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09期 |
10 |
任丽娟;张旭;周淼平;陆维忠;马鸿翔;;苏麦3号抗赤霉病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08年06期 |
11 |
张洁夫;戚存扣;浦惠明;陈松;陈锋;陈新军;高建芹;傅寿仲;;甘蓝型油菜主要脂肪酸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年04期 |
12 |
杨建昌,刘立军,王志琴,郎有忠,朱庆森;稻穗颖花开花时间对胚乳发育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J];中国农业科学;1999年03期 |
13 |
程伟东;谭贤杰;覃兰秋;周锦国;江禹奉;谢和霞;吴子恺;;玉米纹枯病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J];玉米科学;2009年02期 |
14 |
张智勇;倪娜;王建;朱国立;莫德乐吐;乔文杰;贾娟霞;何智彪;甘茂杰;;蓖麻主穗开花期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5年01期 |
15 |
侯北伟;窦秉德;章元明;李生强;杨晋彬;刘福霞;杜金昆;孙其信;;小麦雌性育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J];遗传;2006年12期 |
16 |
包和平;毕成龙;李颖;王利强;;爆裂玉米百粒重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