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从《美国偶像》到《超级女声》看全球化下的文化整合

潘晓军  巫姝婷  
【摘要】:全球化的深入,引发了人类文化的对立和冲突,也产生了文化的融合和趋同。《超级女声》源于《美国偶像》,是《美国偶像》在中国本土化改造的成功典范,充分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整合。全球化下,人类文化需要在差异中实现整合,民族文化则需要在整合中坚持创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钊;总统秀向大选叫板[J];新闻周刊;2002年38期
2 刘育英;真实电视狂热今夏[J];新闻周刊;2003年10期
3 韩振宇;人物之二 直爽真诚黄威廉[J];出版参考;2004年11期
4 言咏;湖南电视:翻新娱乐牌[J];新闻周刊;2004年20期
5 蹇莉;从《超级女声》看电视娱乐节目的变脸[J];传媒观察;2004年11期
6 ;“大众偶像”工厂:走进FREMANTLE媒体公司[J];视听界;2004年05期
7 陈立强,张宜迁;普众选秀:平民欲望的娱乐表达[J];视听界;2004年06期
8 李幸;电视自己的制作时代终于到来[J];现代传播;2005年02期
9 赵巍;造星选秀节目热播的优势分析——以《超级女声》、《非常6+1》为例[J];视听界;2005年01期
10 张闳;“超级女声”的集体迷狂[J];中国新闻周刊;2005年2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柯柯;湖南电视开发与整合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琼;消费文化的一面旗帜[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战锐;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及策划[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唐黎;传播生态视野中媒介事件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薛峰;论“超女”的成功及其对电视真人秀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6年
6 周慧玲;“电视音乐选秀”节目探析[D];广西大学;2006年
7 徐兰兰;《超级女声》现象解读[D];四川大学;2006年
8 陈卓;解析《超级女声》:媒体、企业、大众的共谋[D];四川大学;2006年
9 黎晨;解读“超级女声”[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周静;论“超级女声”的营销和品牌运作[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荆励;“角色行销”是张新王牌[N];北方经济时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张然;“角色行销”是张新王牌?[N];市场报;2002年
3 周 画;可口可乐需要怎样的CEO[N];中国企业报;2004年
4 相宜 ;制造偶像:商业电视节目的告白[N];经济参考报;2004年
5 田芳;打造大众自娱自乐节目[N];今日信息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明 江;超级女声中的“海选”明星[N];中国商报;2004年
7 韩雅静;爱吃菠菜的大力水手75年不老[N];中国商报;2004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胡俊杰;电视栏目四大怪圈[N];中国电影报;2005年
9 李 桐;引进国外娱乐模式“超女”为电视传媒业唱起新旋律[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王云;互联网视频广告成企业新宠[N];经济参考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