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为因素的煤矿安全管理研究
【摘要】:从人为因素出发 ,分别对煤矿安全心理学和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 ,得出现行煤矿生产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最终得出结论 :煤矿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应该恰当地处理好人、机、环境、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协调关系
|
|
|
|
1 |
阚强,倪照鹏;建筑防火中的火灾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技术[J];安全;2004年02期 |
2 |
罗云,宫运华,宫宝霖,解增武,孙晓祎;安全风险预警技术研究[J];安全;2005年02期 |
3 |
马锐;阚强;吴丹;王伟;倪照鹏;;火灾危险源与火灾隐患之辨析[J];安全;2005年06期 |
4 |
张进春;侯锦秀;吴超;阳富强;;机床采购中人机系统安全的层次分析评价[J];安全;2006年02期 |
5 |
张少夏;黄宏伟;;影响隧道施工工期的风险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
6 |
高新春,冯洪渊;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矿井安全状况[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年05期 |
7 |
邹银辉,康建宁;提高煤矿安全经济效益的对策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4年06期 |
8 |
丁霞军,王佰顺;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矿井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4年06期 |
9 |
俞树荣;张志新;马东方;亓东民;;基于BP网络的我国工伤事故死亡率预测模型[J];甘肃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
10 |
陈云峰,周思柱,黄天成,袁新梅,陈义厚;天然气处理和加工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与管理[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
|
|
|
|
1 |
朱茵,孟志勇,阚叔愚;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
2 |
许开立,王永久,陈宝智;多目标模糊评价模型与评价等级计算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
3 |
荣盘祥,金鸿章,韦琦,闫丽梅;基于脆性联系熵的复杂系统特性的研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5年02期 |
4 |
刘正江,吴兆麟;船舶碰撞事故中人为失误的灰色识别[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5 |
孙珊珊;;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5年06期 |
6 |
闫丽梅,金鸿章,付光杰,张立伟,荣盘祥;复杂系统崩溃机理初探[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
7 |
杨玉中,吴立云,石琴谱;煤矿工人人为失误的原因及其控制[J];矿业安全与环保;1999年05期 |
8 |
赵朝义,丁玉兰,杨中;煤矿的本质安全化[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2年03期 |
9 |
李开学;乡镇煤矿瓦斯事故多发的原因与防治对策[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03期 |
10 |
田水承,管锦标,魏绍敏;煤矿人因事故关系因素的动态灰色关联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