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活性粉末混凝土配比试验研究

王震宇  王俊亭  袁杰  
【摘要】:研究减水剂品种及成型技术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强度的影响,考察水胶比、粉煤灰、硅灰、石英粉以及钢纤维掺量对RPC的抗折、抗压强度及流动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可以改善RPC的流动度及强度,在热水养护下,可配制出抗压强度超过200MPa的活性粉末混凝土。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北祥;王晓慧;张延亿;;钢筋与活性粉末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研究[J];科技资讯;2011年22期
2 曲超;高志扬;刘数华;赵迪;曾季才;黄昌满;;废弃玻璃粉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J];混凝土;2011年08期
3 兰宏斌;张后禅;;活性粉末钢纤维混凝土断裂性能试验[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6期
4 毛军;张后禅;;养护制度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7期
5 西晓林;林东;林永权;房满满;;聚合物改性RPC材料的研制及其机理分析[J];广东建材;2011年08期
6 孙世民;;粉煤灰、碎砖和减水剂三掺再生混凝土应用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鞠彦忠;王德弘;李秋晨;贾玉琢;肖琦;;钢纤维掺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J];实验力学;2011年03期
8 陈友治;宋正林;许闽;曹晓梅;李儒光;;天然硅质掺合料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9 姜鹏;丁学超;雷晓华;;影响RPC力学性能因素的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1年06期
10 胡维新;章天刚;张效忠;;电石渣-粉煤灰新型环保免烧砖的配比及力学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1年08期
11 梁勇;游海波;;客运专线活性粉末钢纤维混凝土配比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1年09期
12 方志;向宇;匡镇;王常林;;钢纤维含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抗疲劳性能的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13 徐强;杜进生;张劲泉;;活性粉末混凝土受压力学性能试验[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7期
14 张建营;;蒸压粉煤灰砖间歇消化仓结仓原因探析及解决办法[J];砖瓦;2011年07期
15 范国斌;;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管理[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02期
16 郭一锋;陈平;明阳;郭雯文;刘荣进;;多掺合料生态水泥配制方法及其优化[J];硅酸盐通报;2011年03期
17 张志勇;;浅谈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年04期
18 罗忠涛;马保国;杨久俊;李相国;张磊;;高温对粉煤灰表面解聚作用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19 宋晓瑜;;浅析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管理[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03期
20 薛小伟;刘和彪;;京沪高速铁路曲阜RPC盖板预制厂规划设计[J];水利水电施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磊;王秀莲;;粉煤灰新型建材应用技术研究[A];首届山东材料大会论文集(建筑材料篇)[C];2007年
2 张彭成;康青;沈志强;王正刚;;钢纤维与碳纤维混合增强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实验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5分册)[C];2010年
3 原海燕;安明喆;贾方方;余自若;;活性粉末混凝土轴拉性能试验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4 闫光杰;刘培文;;活性粉末混凝土研究与应用进展[A];纤维混凝土的技术进展与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陈凯;徐敏;丁庆军;彭艳周;;掺钢渣粉四元复合体系RPC的制备及其体积变形[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立军;安明喆;阎贵平;季文玉;王军民;;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的试验研究[A];首届商品砼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周凯敏;吴炎海;林清;;掺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劈拉力学性能试验研究[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6年
8 刘数华;阎培渝;冯建文;;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研究应用进展[A];“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吴炎海;周凯敏;林清;;聚丙烯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受拉力学性能试验研究[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6年
10 赖建中;孙伟;;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冲击压缩性能[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莉;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受力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李莉;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受力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彭艳周;钢渣粉活性粉末混凝土组成、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赵军卫;预应力锚具下混凝土局部受压基本问题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王立闻;活性粉末混凝土高温后动力学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卢姗姗;配置钢筋或GFRP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试验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张彦玲;钢—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受力性能及开裂控制的试验及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8 陈国灿;超高强石渣混凝土的研发、力学性能与抗火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董金梅;聚苯乙烯轻质混合土工程特性的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10 张明波;基于承载力控制的预应力RPC梁设计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建平;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李同乐;活性粉末混凝土损伤后的耐久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子玮;活性粉末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渗透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秦鑫;各种应力状态下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刘畅;活性粉末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破坏机理的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6 高康;活性粉末混凝土宏观性能及微观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上官玉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研究及应用[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扬;活性粉末混凝土流变性能的数值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高乐;活性粉末混凝土高压状态方程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10 梁志玲;活性粉末混凝土在硫酸盐干湿—冻融耦合作用下的耐久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盖爽;北京建工院超高性能结构混凝土材料工程化 应用基础研究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N];中华建筑报;2010年
2 卫伟;活化粉煤灰生产与应用技术[N];中国建材报;2007年
3 欧阳宝塔 尹雪峰;“李传武配方”填补国内空白[N];中国职工科技报;2007年
4 广东省水泥技术情报网提供;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对砂浆干缩与开裂影响的研究[N];广东建设报;2002年
5 刘明;预应力后张法混凝土构件的制作[N];伊犁日报(汉);2007年
6 记者 郭焕文;国产耐火材料有了新突破[N];中国建材报;2007年
7 程建兰;了解主要性能 选择适用产品[N];中国建设报;2008年
8 记者 于海;拆下方砖抓沙土:配比很好[N];沈阳日报;2009年
9 记者 谢峰 通讯员 盖爽;我国高端建筑结构新材料的新突破[N];首都建设报;2010年
10 卢敏君 卢福明 张水祥(浙江绍兴);避免墙面开裂的施工方法[N];建筑时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