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地区高粱品种比较试验
【摘要】:搜集多个地区目前普遍使用的高粱品种,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进行田间综合鉴定和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西部半干旱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高粱品种并进行推广。结果表明:龙杂16全生育期较短,产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品种,淀粉含量高,单宁含量低,是粒用型的优质品种。龙杂5在单宁及淀粉含量上显著高于其它品种,产量仅次于龙杂16,高于对照品种但未达到显著,是优质的酿造型品种。关联度分析表明5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单穗粒重穗重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因此决定高粱产量的不只是一个农艺性状而是多个农艺性状综合作用的结果,提高产量不仅要全面考虑各农艺性状的综合影响,也要考虑其中起主要作用的部分因素。
|
|
|
|
1 |
钮溥;贾永莹;韩思明;;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开发与科学技术的战略设想(摘要)[J];陕西农业科学;1983年05期 |
2 |
本刊编辑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向[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84年01期 |
3 |
成广仁;国外某些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道路[J];世界农业;1984年02期 |
4 |
高德诚;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理分布[J];中国草食动物;1984年01期 |
5 |
成广仁;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J];草与畜杂志;1984年02期 |
6 |
石山;生态经济思想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开发和建设[J];生态学杂志;1990年03期 |
7 |
刘巽浩;;建立开放系统发展西北半干旱地区农业[J];山西农业科学;1990年01期 |
8 |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牧机具将问世[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994年04期 |
9 |
王九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建设中的造林问题[J];世界林业研究;2000年04期 |
10 |
张生贤,候维平,李鹏,江永清;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林业的思路与对策[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11 |
王宗侠,段渊古;干旱半干旱地区村镇绿化存在问题及建议[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0年04期 |
12 |
王洪友,谭雪峰;浅谈机械化综合保墒技术在半干旱地区的应用[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0年06期 |
13 |
Y.T.Gan,R.P.Zentner,C.A.Campbell,V.O.Biederbeck,F.Selles,R.Lemke;加拿大半干旱地区轮耕间作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2年07期 |
14 |
张俊生,杨久廷,甘作勋;辽西半干旱地区果树秸秆覆盖效果[J];山西果树;2004年01期 |
15 |
程新平;祝建刚;;高寒半干旱地区国槐的移栽和养护[J];林业实用技术;2005年12期 |
16 |
翟洪波;殷建伟;魏晓霞;;半干旱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合理密度探讨——以塞罕坝机械林场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06年03期 |
17 |
张占雄;;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造林“两率”问题探讨[J];内蒙古林业;2007年05期 |
18 |
孙银鹤;;植生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公路的应用[J];甘肃林业;2007年04期 |
19 |
吴孝军;;辽西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抗旱早播与等雨播种的对比分析[J];现代农业;2010年11期 |
20 |
张明;;辽西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抗旱早播与等雨播种对比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