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蒲书箴,胡筱敏,董兆乾,于非,陈幸荣;普里兹湾附近绕极深层水和底层水及其运动特征[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2年03期 |
2 |
蒲书箴,董兆乾,胡筱敏,于非,赵新;普里兹湾陆缘水边界的变化[J];海洋通报;2000年06期 |
3 |
陈红霞;潘增弟;矫玉田;刘娜;项宝强;;埃默里冰架前缘水的特性和海流结构[J];极地研究;2005年02期 |
4 |
史久新,乐肯堂,于康玲;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区冰-海相互作用的数值研究Ⅰ.模式[J];海洋科学集刊;2000年00期 |
5 |
刘子琳,蔡昱明,陈中元,刘诚刚,朱根海,王小谷;1998/1999年南极夏季普里兹湾及北部海区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J];极地研究;2002年01期 |
6 |
张远辉,黄宣宝,王伟强;南极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二氧化碳的分布及其海气通量[J];极地研究;1997年02期 |
7 |
刘广山,黄奕普,矫玉田,金德秋,周锡煌;南极普里兹湾海域不同水团的D含量[J];海洋科学;2002年09期 |
8 |
韩宗珠,武心尧,杨作升,盛兴土,章跟宁;南极中山站外普里兹湾底泥的矿物组成及其硅藻类[J];海洋科学;1992年04期 |
9 |
王玉衡,董恒霖,任典勇;南极普里兹湾的海水化学特征[J];极地研究;1993年04期 |
10 |
洪阿实,李平,彭子成,王明亮;太平洋和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表层海水的氧同位素组成[J];海洋通报;1993年04期 |
11 |
孙日彦;南极普里兹湾海域夏季异常表层水温及其成因[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
12 |
И A Басов
,朱佛宏;普里兹湾是研究南极洲冰川史的关键地点[J];海洋地质动态;2003年04期 |
13 |
解思梅,郝春江,梅山,刘克威,魏立新;南极普里兹湾气旋的生消发展[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2年06期 |
14 |
孙维萍;扈传昱;韩正兵;薛斌;潘建明;;南极普里兹湾溶解态镉的分布(英文)[J];Marine Science Bulletin;2011年01期 |
15 |
乐肯堂,史久新;南极普里兹湾区环流与混合的研究[J];海洋科学集刊;1997年01期 |
16 |
尹明端,曾文义,吴世炎,曾宪章,霍湘娟;南极普里兹湾海域铀系同位素的分布[J];极地研究;2004年01期 |
17 |
乐肯堂;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区水团和环流研究述评[J];海洋科学;1995年02期 |
18 |
刘子琳,史君贤,陈忠元,朱根海,宁修仁;南极夏季普里兹湾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粒度分级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J];极地研究;1997年01期 |
19 |
蒲书箴,董兆乾;普里兹湾附近物理海洋学研究进展[J];极地研究;2003年01期 |
20 |
王伟强,黄宣宝,张远辉;南印度洋海—气二氧化碳分压差及其通量[J];台湾海峡;199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