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及养分元素在城市污泥主要组分中的分配及其化学形态
【摘要】:通过沉降 /离心法将城市污泥区分为生物絮凝体、颗粒态、胶体及水溶态四种组分 ,并研究了重金属与养分元素在其中的分配及其各组分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 .生物絮凝体组分占污泥干物质 6 8% ,其次为颗粒态组分 (占 2 3% ) ,胶体及水溶态组分所占比例最少 .有机C ,总N ,P ,K及Cu ,Pb ,Zn ,Cd ,Hg ,As也主要分配在生物絮凝体组分中 .从重金属在各组分中的形态分布看 ,重金属的化学活性依次为 ,污泥水溶性 +胶体组分 生物絮凝体组分 颗粒态组分 .但按不同组分对污泥中重金属“活性库”的贡献看 ,则生物絮凝体组分 水溶性 +胶体组分 颗粒态组分 .生物絮凝体组分是污泥中有效重金属的主要提供者 .
|
|
|
|
1 |
李晓晨;马海涛;冯士龙;王超;;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及在小麦幼苗中的富集[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03期 |
2 |
张岩,池涌,李建新,李晓东,严建华,岑可法;污泥焚烧过程中重金属排放特性试验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2005年03期 |
3 |
田冬梅;李延升;赵琨;邓桂春;臧树良;;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城市污泥中有机态镉[J];光谱实验室;2006年04期 |
4 |
谭启玲,胡承孝,赵斌,陈黎,吴礼树;城市污泥的特性及其农业利用现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
5 |
朱萍;李晓晨;马海涛;郭志勇;王超;;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分布与可浸出性的相关性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6 |
张衍国,奉华,邓高峰,吴占松;城市污水污泥焚烧过程中的重金属迁移特性[J];环境保护;2000年12期 |
7 |
王世梅,周立祥,黄峰源,方迪;耐酸性异养菌的分离及其在制革污泥重金属生物淋滤中的作用[J];环境科学;2004年05期 |
8 |
李端,周少奇,陈晓武;城市污泥的重金属生物活性及其控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年07期 |
9 |
李爱民,曲艳丽,陈满堂,李润东;污水污泥干燥特性的实验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3年05期 |
10 |
蔡全英;莫测辉;曾巧云;吴启堂;;农用城市污泥二硝基甲苯在蕹菜-水稻土-渗漏水系统中的分布特征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09期 |
|
|
|
|
|
1 |
鲁红侠,耿明;低分子有机酸对土壤氟吸附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2 |
杨力,于淑芳,宋国菡,张民,丁光国;山东高产粮田腐殖质组成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0年01期 |
3 |
董晓霞,郭洪海,孔令安;滨海盐渍地种植紫花苜蓿对土壤盐分特性和肥力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1年01期 |
4 |
蒋庆功,万广华,李涛;蔬菜主产区耕地管理与质量状况调查[J];山东农业科学;2003年06期 |
5 |
孟庆华;李根英;王吉光;王刚;张延亮;;山东褐土高产农田的供磷特性[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
6 |
于静;高氯酸——硫酸酸溶——钼锑抗比色法监测巢湖底泥中的全磷量[J];安徽化工;1999年04期 |
7 |
孟志伟;於忠祥;朱林;孙秀伦;;施用缓释型保水剂条件下土壤水分状况及氮素运移特征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5期 |
8 |
胡预生,於忠祥,李汝梁,胡承丕;皖南山区潜育水稻土土壤酶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2年01期 |
9 |
周阮宝,肖本如,盛援纲,朱胜东,陈文质;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基础生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2年02期 |
10 |
郭高,孙永玲,李强生,陈凤祥,张曼琳,肖桂萍;连作油菜田土壤营养条件的初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1992年02期 |
|
|
|
|
|
1 |
蒋建国,王伟,李国鼎,那崇铮,甑晓月,赵翔龙;重金属螯合剂处理焚烧飞灰的稳定化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1999年03期 |
2 |
罗曦,雷中方,张振亚,杉浦则夫;好氧/厌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提取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12期 |
3 |
王淑英,马啸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修复[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
4 |
蒋建国,吴学龙,王伟,梁顺文,梁荣华,侯艳雯;重金属废物稳定化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J];新疆环境保护;2000年01期 |
5 |
胡玖坤;许景钢;张丹;李淑芹;;污泥的处理方法和农用资源化展望[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
6 |
张丽丽;姜理英;方芳;陈建孟;;好氧颗粒污泥胞外多聚物的提取及成分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
7 |
桑爱云;张黎明;曹启民;夏炜林;王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热带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
8 |
施正伦,骆仲泱,周劲松,程乐鸣,王勤辉,方梦祥,岑可法;石煤流化床燃烧重金属排放特性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01年02期 |
9 |
张正洁,李东红,许增贵;我国铅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J];环境保护科学;2005年04期 |
10 |
刘则华;邢新会;冯权;;多孔微生物载体固定床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处理特性[J];水处理技术;2006年04期 |
|
|
|
|
|
1 |
利锋;韦献革;黄雁云;任露陆;温琰茂;余光辉;何树悠;张磊;骆海萍;;佛山水道疏浚底泥处置方案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
2 |
张学洪,王敦球,黄明,解庆林;电镀污泥处理技术进展[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3 |
郑玉琪;陈同斌;高定;郑国砥;罗维;;城市污泥堆肥添加猪粪的功效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6年09期 |
4 |
王电站;周立祥;;去除污泥中重金属铬的生物淋滤反应器设计与应用[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年11期 |
5 |
应珊婷;黄文飞;田莉媛;沈学优;;Pb(NO_3)_2与CPC共存对沉积物吸附对硝基苯酚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6年07期 |
6 |
李磊;朱伟;林城;;硫杆菌对固化污泥中重金属浸出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6年10期 |
7 |
陈同斌,黄启飞,高定,郑玉琪,吴吉夫;中国城市污泥的重金属含量及其变化趋势[J];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
8 |
刘刚,蒋旭光,池涌,刘炳池,朱江,严建华,岑可法;危险废物电镀污泥热处置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10期 |
9 |
王世梅,周立祥;提高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平板检出率的方法:双层平板法[J];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10期 |
10 |
吴新民,陈德明;施用城市污泥对土壤中重金属积累和迁移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