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作用下Ti/TiAl连接及力学性能
【摘要】:运用电场激活压力辅助合成工艺(FAPAS)实现了TiAl的燃烧合成及TiAl与钛的同步连接.采用SEM和XRD分析了界面的微观组织、断口形貌和相组成,采用三点弯曲试验测试了连接接头的抗弯强度,并通过ANSYS有限元模拟分析了连接接头的残余应力及应变等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钛铝粉体反应充分,钛铝与钛的连接界面结合良好,连接界面结构为TiAl/Ti3Al/Ti(ss.Al)/Ti的层状梯度结构.接头最大抗弯强度346 MPa,断裂于TiAl-Ti3Al连接界面处,断裂形态表现为脆性断裂.试件最大残余应力位于TiAl-Ti3Al连接处,使该部位成为材料的薄弱环节.
|
|
|
|
1 |
刘胜永;赵增荣;徐岩;董兆伟;;板材冷轧残余应力的有限元分析[J];河北冶金;2007年02期 |
2 |
王金龙;;基于有限元的焊接残余应力数值分析[J];煤矿机械;2007年04期 |
3 |
蒋文春;高嵩;孙伟松;马斌;;不锈钢蜂窝夹套填角焊残余应力分布状态[J];化工机械;2010年04期 |
4 |
张宝霞;段忠清;;等离子喷涂NiCrAl/Cr_2O_3-8%TiO_2涂层残余应力模拟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
5 |
段忠清;张宝霞;王泽华;;等离子喷涂NiCrAl涂层残余应力模拟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09年05期 |
6 |
钟正军;凌祥;;玻璃管和可伐合金钎焊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力学季刊;2011年02期 |
7 |
康俊远;;超长保护盖翘曲分析和工艺优化[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7年02期 |
8 |
沈晓辉;赵亚琼;安涛;章静;闫军;;热处理工艺对车轮残余应力的影响[J];钢铁;2007年10期 |
9 |
吴志生,刘翠荣,赵志英;异种材料扩散连接界面强度分析[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
10 |
陈少平;刘泽峰;张楠;薛鹏飞;孟庆森;;FAPAS制备以微晶Ni_3Al为中间层的金属基功能梯度材料[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年06期 |
11 |
刘书群;;铸造件切削加工残余应力及变形机理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0年03期 |
12 |
张文燕;郭然;王维维;董秀瑜;;相对弯曲半径对冷弯厚壁型钢残余应力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25期 |
13 |
安涛;沈晓辉;章静;阎军;;车轮热处理过程中残余应力的分析[J];重型机械;2007年02期 |
14 |
刘俊;陆皓;陈俊梅;;焊接残余应力的温度-组织-应力耦合分析[J];焊接学报;2009年02期 |
15 |
张九海,何鹏;扩散连接接头行为数值模拟的发展现状[J];焊接学报;2000年04期 |
16 |
初雅杰,翟建广,邹家生,陈铮;瞬间液相扩散连接过程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
17 |
刘会杰,冯吉才,李广,王跃国;陶瓷与金属扩散连接的研究现状[J];焊接;2000年09期 |
18 |
汪建华
,魏良武;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预测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前景(1)[J];焊接;2001年09期 |
19 |
金晓军,霍立兴,余昊明,白秉仁,李晓巍,曹军;双相不锈钢管道焊接残余应力参数的数值模拟[J];天津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20 |
陈怀宁,林泉洪,陈静,于哲夫,赵颖华;冲击压痕法测量残余应力中的塑性区问题[J];焊接学报;2001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