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城市水系环境需水的再生水空间配置——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
【摘要】: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探讨以再生水满足城市水系环境需水的方法。应用一维恒定与非恒定水质模型计算了4种补水水质方案下该区10条主要河流的环境需水量,从水量平衡角度提出全区再生水BOD5的平均值,并进一步分析了补水水质与河流环境需水量的关系。结合该区水系与污水处理系统空间位置,提出3种再生水的空间配置方法。结果表明:茅洲河和观澜河的环境需水量较大,占全区河流环境需水总量的60%以上;全区再生水BOD5平均值为6.0mg/L;在污染负荷不变的条件下,河流环境需水量随补水水质的线性提高呈近似指数型减少;3种再生水配置方法均可利用该区的再生水来满足河流环境需水量要求,优化配置结果可为污水处理厂设计提供参考。
|
|
|
|
1 |
王西琴,杨志峰,刘昌明;河道最小环境需水量确定方法及其应用研究(Ⅱ)——应用[J];环境科学学报;2001年05期 |
2 |
秦华鹏,王晟;感潮河流环境需水量预测及敏感性分析——以深圳河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7期 |
3 |
杨志峰,张远;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方法比较[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3年03期 |
4 |
黄锦辉,郝伏勤,高传德,王新功,张建军;黄河干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初探[J];人民黄河;2004年04期 |
5 |
尤祥瑜,谢新民,孙仕军,王浩;我国水资源配置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4年02期 |
|
|
|
|
|
1 |
魏彦昌,苗鸿,欧阳志云,史俊通,王效科;城市生态用水核算方法及应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S1期 |
2 |
罗小兰,刘国东;广西右江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J];东北水利水电;2004年10期 |
3 |
姜杰,杨志峰,刘静玲;海河流域平原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5期 |
4 |
石伟,王光谦;黄河下游生态需水量及其估算[J];地理学报;2002年05期 |
5 |
刘凌,董增川,崔广柏;防止河道泥沙淤积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J];湖泊科学;2003年04期 |
6 |
李俊峰;叶茂;范文波;蓝明菊;余书超;;玛纳斯河流域生态与环境需水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
7 |
曲炜,陆海曙,田盛,卞冬珍;西北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8 |
李大勇,卞戈亚,董增川,刘凌;太湖平原河网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组成及计算方法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9 |
周彩霞;饶碧玉;;流域生态环境需水计算[J];海河水利;2006年02期 |
10 |
孙涛,杨志峰;基于生态目标的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J];环境科学;2005年05期 |
|
|
|
|
|
1 |
谢新民;工程经济分析在地下水系统规划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1年02期 |
2 |
彭盛华,翁立达,赵俊琳;汉水流域水环境安全管理对策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6期 |
3 |
唐礼智,汤建中;上海市苏州河段水质污染综合治理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4期 |
4 |
李清龙,王路光,张焕祯,闫新兴;水环境承载力理论研究与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1期 |
5 |
谢新民;喀什市地下水系统随机经济管理模型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3年06期 |
6 |
李丽娟,郑红星;海滦河流域河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J];地理学报;2000年04期 |
7 |
赵建世,王忠静,翁文斌;水资源复杂适应配置系统的理论与模型[J];地理学报;2002年06期 |
8 |
王西琴,刘昌明,张远;黄淮海平原河道基本环境需水研究[J];地理研究;2003年02期 |
9 |
马飞,党志良,胡晓寒,阮仕平;基于MATLAB的河流水质仿真研究——以漆水河为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年06期 |
10 |
王超,逄勇,崔广柏,卫臻,徐向阳,张磊;张家港水环境调水实验研究及数学模型建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