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十五里河水花生生长区沉积物及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基本特性
【摘要】:为揭示十五里河水生植物(水花生)生长区沉积物及间隙水营养盐的基本特征,在河道上选择3个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位(SP1、SP2和SP3)和1个对照点位(SP4),采集15根沉积物柱状样,并按2 cm厚度现场分层,得到样品80个.在对沉积物TN、TP、NH4+-N、NO3--N、Fe/Al-P、Ca-P、有机质含量及间隙水TN、TP、NH4+-N、NO3--N、PO34--P浓度分析测试基础上,解析沉积物及间隙水的氮磷垂直剖面分布特征,并进行氮磷相关性分析.由间隙水氮磷剖面分布发现,水花生生长区孔隙水氮磷浓度具有大致相似的垂直变化特性;除PO34--P浓度存在差异外,不同采样点位表层沉积物-上覆水界面的营养盐源汇关系,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在沉积深度0~18 cm内,水花生生长区的间隙水NH4+-N和NO3--N垂直浓度剖面,基本上都可以由Origin软件提供的Exp2PMod2或Exp3P2指数函数拟合,而PO34--P则不具备这一特点,暗示着间隙水PO34--P扩散的规律性弱于NH4+-N和NO3--N.
|
|
|
|
1 |
高丽,周健民;磷在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的循环[J];土壤通报;2004年04期 |
2 |
胡俊,刘永定,刘剑彤;滇池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磷形态及相关性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10期 |
3 |
赵颖;王国秀;章北平;;典型城内过富营养湖泊沉积物和间隙水中各形态磷的相关性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
4 |
包先明;;五里湖不同疏浚深度沉积物对氮磷释放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7年03期 |
5 |
罗玉兰;徐颖;曹忠;;秦淮河底泥及间隙水氮磷垂直分布及相关性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
6 |
田林锋;胡继伟;秦樊鑫;黄先飞;刘峰;罗桂林;金梅;;重金属元素在贵州红枫湖水体中的分布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11年03期 |
7 |
王秋娟;李永峰;姜霞;王书航;金相灿;;太湖北部三个湖区各形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11期 |
8 |
杨汉东;;武汉东湖间隙水的地球化学[J];水生生物学报;1992年02期 |
9 |
翁焕新,刘云峰;滨海沉积物和间隙水中的磷研究──以美国墨西哥湾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1997年02期 |
10 |
王菊英,马德毅,闫启仑,陈红星;海洋沉积物中酸溶硫化物对二价金属镉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物毒性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01年05期 |
11 |
昝逢宇;霍守亮;席北斗;张靖天;李青芹;刘清学;刘鸿亮;;巢湖近代沉积物及其间隙水中营养物的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10期 |
12 |
高丽,杨浩,周健民,陈捷;滇池水体和沉积物中营养盐的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04年04期 |
13 |
宋金明,朱仲斌;用沉积物的特性参数pH,Eh,Es及间隙水中SO_4~(2-)浓度表征陆源物质对辽东湾的影响[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1992年03期 |
14 |
包先明;;黑藻生长对塌陷区污染水体间隙水中氮、磷营养水平的影响[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15 |
汤宝靖;陈雷;姜霞;金相灿;;巢湖沉积物磷的形态及其与间隙水磷的关系[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9期 |
16 |
李斌;贾飞;张银龙;孙琴;许笛;丁士明;;沉积物间隙水溶解态磷和铁(Ⅱ)高分辨同步分析方法的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03期 |
17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J];环境科学文摘;2007年02期 |
18 |
黄延林,沈晋,周孝德;渭河沉积物中Cd释放的实验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
19 |
唐孟成,贾之慎,朱荫湄;西湖沉积物磷释放影响因子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7年03期 |
20 |
苏玉萍;郑达贤;林婉珍;薛丽群;;福建省富营养化水库沉积物磷形态及对水体的贡献[J];湖泊科学;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