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重庆市主城区地表热岛的时空变化
【摘要】:为了揭示快速城市化地区热岛的时空变化特点,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利用1988─2009年共5个时期的TMETM+影像反演地表温度,分析了地表热岛和相对热岛强度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20年来地表热岛的空间格局经历了集聚→较集聚→集聚的演变过程,热岛逐渐由重庆市老城区向外围城市组团转移;最大的相对热岛强度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老城区的相对热岛强度明显减弱,外围新兴城市组团相对热岛强度显著增加,沿长江和嘉陵江的开发建设导致滨江带相对热岛强度明显增强;相对热岛强度增强幅度与减弱幅度基本相当,大部分地区的相对热岛强度变化较平缓.相对热岛强度及其时空变化与重庆市扩张十分吻合,具有显著的城市组团式特点.
|
|
|
|
1 |
董广平;卢俊;高祥武;董坤;王莹;高小俊;尹惠琴;陈王东;彭磊;;稻草覆盖对云南高原魔芋地温时空变化的影响[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1年02期 |
2 |
韩海东,丁永建,刘时银;表碛下冰面消融的模拟与估算[J];冰川冻土;2005年03期 |
3 |
张耀存;丁裕国;陈斌;;地形非均匀性对网格区地面长波辐射通量计算的影响[J];气象学报;2006年01期 |
4 |
任朝霞;杨达源;;西北干旱区近50a旱涝时空变化及其防御措施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
5 |
高懋芳;覃志豪;徐斌;;用MODIS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基本参数估计方法[J];干旱区研究;2007年01期 |
6 |
朱怀松;刘晓锰;裴欢;;热红外遥感反演地表温度研究现状[J];干旱气象;2007年02期 |
7 |
高懋芳;覃志豪;高明文;张彩枝;色布力马;;MODIS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传感器视角校正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7年03期 |
8 |
张绪美;董元华;王辉;沈旦;刘德雄;;江苏省农田畜禽粪便负荷时空变化[J];地理科学;2007年04期 |
9 |
肖斌;沙晋明;;基于MODIS数据的水热指数及其DEM订正[J];遥感信息;2007年05期 |
10 |
党碧玲;任志远;李晶;;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
11 |
欧立业;郑海金;;基于卫星遥感影像的南昌市城市热岛效应研究[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9年04期 |
12 |
韩静;官莉;王振会;张雪慧;;地表温度对反演晴空大气温度垂直廓线的影响[J];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2009年01期 |
13 |
张芳;;东亚地区地表温度与大气温度场的相关关系[J];青海科技;2009年06期 |
14 |
何冬燕;邓学良;赵勇;;初春青藏高原地表温度变化对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影响[J];高原气象;2010年03期 |
15 |
龚少军;;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J];航海技术;2010年05期 |
16 |
黄尚高,杨嘉东,暨卫东,杨绪琳,陈国祥;长江口水体活性硅、氮、磷含量的时空变化及相互关系[J];台湾海峡;1986年02期 |
17 |
曹忠杰,黄毅;辽宁土壤侵蚀管理的时空变化及其防治方略[J];水土保持研究;1997年04期 |
18 |
潘华盛,张桂华;黑龙江气候变暖的时空变化特征[J];黑龙江气象;2002年03期 |
19 |
舒建英,张世熔,孙波,赵其国,刘英华;江西兴国水土流失治理区土壤有机质动态变化[J];生态学报;2005年06期 |
20 |
侯琼,沈建国,乌兰巴特尔;典型草原区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5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