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来源研究

朱先磊  张远航  曾立民  王玮  
【摘要】:2000—2001年在北京联合大学化学学院、中国预防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3个采样点采集北京市PM2.5样品,并对其中无机元素、阴阳离子、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有机物进行测定。以多环芳烃和部分无机组分为示踪物,利用CMB受体模型对PM2.5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北京市PM2.5的主要来源为燃煤、扬尘、机动车排放、建筑尘、生物质燃烧、二次硫酸盐和硝酸盐及有机物。污染源贡献率随地域变化不大,燃煤、扬尘、生物质燃烧、二次硫酸盐和硝酸盐随季节变化比较明显。与1989—1990年解析结果相比,10年间PM2.5来源发生了一定变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于国光;王铁冠;吴大鹏;王娟;;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的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2 刘春慧;田福林;陈景文;李雪花;乔显亮;;正定矩阵因子分解和非负约束因子分析用于大辽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源解析的比较研究[J];科学通报;2009年24期
3 李成日;李英华;景丽洁;;大气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J];能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4 张婷婷;谭培功;蒋海威;;我国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4期
5 于国光;王铁冠;朱先磊;吴大鹏;;北京市西北郊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J];环境化学;2008年02期
6 彭希珑;何宗健;刘小真;金腊华;;南昌市大气细粒子PM_(2.5)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源解析[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9年05期
7 郭炜锋,戴树桂;水环境多环芳烃源解析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年10期
8 史兵方;张波;王耀;刘芳;涂悦鸿;杨秀培;;南充市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0年07期
9 张树才;张巍;王开颜;沈亚婷;胡连伍;万超;岳大攀;王学军;;北京东南郊大气TSP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栾辉;朱先磊;沈璐;付先强;王铁冠;;大气降尘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源解析[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1年02期
11 彭林,白志鹏,朱坦;我国空气颗粒物中烃类物质的来源解析研究现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3期
12 林道辉;朱利中;;交通道路旁茶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08年07期
13 宋雪英;李玉双;伦小文;蔺昕;翟羽新;胡晓钧;孙铁珩;;太子河水体中多环芳烃分布与污染源解析[J];生态学杂志;2010年12期
14 叶必雄,陶澍,张枝焕;天津地区表层土壤多环芳烃类污染物污染源辨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5期
15 段永红;陶澍;王学军;李本纲;朱利中;骆永明;;天津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J];环境科学;2006年03期
16 芦敏;袁东星;欧阳通;林庆梅;;厦门岛表土中多环芳烃来源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估[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7 郭琳;何宗健;尹丽;;南昌市夏季PM_(2.5)中多环芳烃来源解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年11期
18 秦传高;钟秦;胡伟;石莹莹;张强华;;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J];环境化学;2008年03期
19 吴大鹏;王铁冠;于国光;朱先磊;栾辉;;北京市昌平区大气环境PM_(10)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变化趋势[J];中国环境监测;2008年04期
20 杨旭曙,王正萍,宋艳涛;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方法[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沈国锋;杨意峰;陶澍;;生物质燃烧来源的多环芳烃排放特征及环境行为[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恩莲;王方华;;济南市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识别和解析[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5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赵香爱;何苗;金玉善;丛琳琳;李东浩;;人参种植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0暨第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马万里;刘丽艳;田崇国;杨萌;孙德智;齐虹;张志;沈吉敏;李一凡;;我国土壤和大气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0暨第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澍;马君;史晓凤;孔德地;韩晓红;郑荣儿;;多环芳烃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探测与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6 陈国良;刘玲;罗斌;张金良;陈国良;谭凤珠;;淮河干流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与生态风险评价[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沈惠中;王戎;陶澍;;近五十年全球大气多环芳烃排放清单[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8 魏玲;刘俐;李发生;;不同浓度多环芳烃的三维及同步荧光特征[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9 傅珊;夏晞娟;徐晓白;;山西省太原市多种环境介质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银萍;傅金民;;双液相体系促进结合态多环芳烃的降解[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曙先;南京市区与郊区气溶胶PM_(2.5)元素及多环芳烃污染特征的对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2 刘筱红;气溶胶中烃类化合物的同位素测定及其用于源解析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3 张娇;黄河及河口烃类有机物的分布特征及源解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彭希珑;南昌市大气PM_(10)、PM_(2.5)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D];南昌大学;2009年
5 顾泽平;大气细颗粒物有机质组成的变化规律及其在源解析中的应用[D];上海大学;2010年
6 刘书臻;环渤海西部地区大气中的PAHs污染[D];北京大学;2008年
7 王震;辽宁地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来源及致癌风险[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谢云飞;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技术在多环芳烃检测方面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9 何苗;杂环化合物和多环芳烃生物降解性能的研究[D];清华大学;1995年
10 高彦征;土壤多环芳烃污染植物修复及强化的新技术原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旭曙;南京市典型区域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2 刘春慧;正定矩阵因子分解和非负约束因子模型应用于中国典型流域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裴静;北京市西南地区水中有毒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婷婷;青岛市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与源解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董恒利;邯郸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及多环芳烃来源解析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郭琳;南昌市大气细粒子(PM_(2.5))中多环芳烃来源解析[D];南昌大学;2007年
7 任艳平;南昌市区可吸入颗粒物(PM_(10))中多环芳烃及其来源分析[D];南昌大学;2007年
8 展惠英;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在黄土中的迁移转化[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高月兰;烟丝中添加凹凸棒石对卷烟焦油、有害物质含量以及吃味的影响研究[D];江南大学;2004年
10 欧阳勋;超临界CO_2萃取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智文 徐景霞;同心同德 共创辉煌[N];中国教师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孙斌 徐霞;京城汽油已达国Ⅲ标准[N];华夏时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毛学农;北京安徽会馆修复初步意向形成[N];江淮时报;2005年
4 记者 赵凤华;北京市教委工业促进局共建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N];科技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郝涛;房价越控越涨 谁在玩转房价[N];市场报;2005年
6 本刊记者 米雅昆;“同在蓝天下共同进步成长”[N];消费日报;2005年
7 李煦;北京市规范招拍挂土地底价管理[N];中国建设报;2005年
8 殷新宇;我国房地产面临再调控[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袁一雪;北京市民新发明欲终结马路拉链[N];北京科技报;2006年
10 记者 郝中实;北京市外事暨港澳工作会召开[N];北京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