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二氧化钛对重组大肠杆菌毒性评价
【摘要】:正纳米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物理化学属性和无法预料的健康或环境危害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基于多种微生物的毒性评价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的急性或慢性毒性评价,所用的模型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哺乳动物细胞株和微生物群落等,所采用的
|
|
|
|
1 |
张立德;;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与表征[A];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委会2011年年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超微颗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
2 |
李宁;李晨;;单步水热法合成空心Fe_3O_4磁球纳米材料的探讨[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3 |
;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
4 |
;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1年 |
5 |
周素红;姚蓓;芦庆新;陈颖;程晓松;;纳米材料的测量技术[A];纳微粉体制备与应用进展——2002年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
6 |
赵廷凯;柳永宁;朱杰武;;纳米材料概述[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
7 |
董丽杰;李琦;张俊俊;孟雅娟;何至青;熊军;熊传溪;;大分子诱导多功能纳米材料的自组装[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
8 |
李莉;李兰兰;魏子栋;;电沉积纳米材料研究现状[A];2004年全国电子电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9 |
钱逸泰;;纳米材料的低温化学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
10 |
李莉;齐学强;陈四国;王耀琼;;电沉积纳米材料研究现状[A];2010中国·重庆第七届表面工程技术学术论坛暨展览会论文集[C];201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