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细颗粒污染 减缓环境健康损害
【摘要】:控制细颗粒物污染可以改进人群健康水平,产生重要的环境效益和直接的经济效益,有效地促进社会福利的增加。为此,需要加强控制细颗粒物的政策研究,采取措施进一步控制细颗粒物。
|
|
|
|
1 |
钱孝琳,阚海东,宋伟民,陈秉衡;大气细颗粒物污染与居民每日死亡关系的Meta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5年04期 |
2 |
戴海夏;;PM_(2.5)中毒性最大的组分[J];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07期 |
3 |
罗春晖;刘振鸿;;PM_(2.5)中元素碳测定的研究进展[J];污染防治技术;2004年01期 |
4 |
张衍燊;杨敏娟;潘小川;;空气颗粒物与人群死亡率暴露-反应关系的特征[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年10期 |
5 |
尹飞;张景威;;室内装修中空气污染及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J];住宅科技;2011年07期 |
6 |
朱彤;;大气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反应[J];中国科学:化学;2010年12期 |
7 |
肖美;郭琳;何宗健;;空气环境中PM_(2.5)研究进展[J];江西化工;2006年04期 |
8 |
胡雁,赵书佑;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及有关方法学研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8年06期 |
9 |
唐孝炎;;唐孝炎:奥运运动员的“天敌”——臭氧和细颗粒物[J];环境;2008年07期 |
10 |
张文丽,徐东群,崔九思;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监测及其遗传毒性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3年01期 |
11 |
朱丽瑾;肖芸;钱亚玲;钟惠仙;;体外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克隆和筛选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相关基因[J];毒理学杂志;2008年05期 |
12 |
方恒;肖美;;细颗粒物PM_(2.5)研究进展[J];江西化工;2007年02期 |
13 |
张学敏;庄马展;;厦门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源解析的研究[J];厦门科技;2007年03期 |
14 |
曹强;钱孝琳;张澍;宋伟民;;大气细颗粒物水溶成分和非水溶成分的细胞毒性[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
15 |
;颗粒物污染[J];江苏氯碱;2009年03期 |
16 |
侯美伶;王杨君;;灰霾的成因、污染特征及健康危害[J];广东化工;2011年06期 |
17 |
魏复盛,胡伟,滕恩江,吴国平,JimZhang,RobertS.Chapman;空气污染与儿童呼吸系统患病率的相关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00年03期 |
18 |
杨书申;孙珍全;邵龙义;;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研究进展[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19 |
黄微;肖美;何宗健;;大气颗粒物对城市污染的危害与预防[J];江西化工;2006年04期 |
20 |
徐华英;我国空气污染状况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气候与环境研究;199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