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再福,张阿林,赵姬;孔雀石绿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毒性研究[J];四川动物;2000年03期 |
2 |
邱吉;贾秀英;;铜、镉及其复合作用下中华大蟾蜍蝌蚪Na~+-K~+-ATPase酶的变化[J];动物学杂志;2007年02期 |
3 |
龚双姣,马陶武;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摄食节律和日摄食率[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4 |
杨再福;铜和镉对蝌蚪的联合毒性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1年09期 |
5 |
吕玥;张迎梅;杨峰;司万童;;壬基酚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毒性效应[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
6 |
廉静;李丕鹏;陆宇燕;周正彦;;辽宁产中华大蟾蜍和花背蟾蜍蝌蚪形态特征的比较和分析[J];四川动物;2009年04期 |
7 |
杨再福,陈立侨,陈华友;重金属铜、镉对蝌蚪毒性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年01期 |
8 |
时永香,翟玉梅,唐廷栋,张少军;激光照射对中华大蟾蜍早期胚胎同工酶的影响[J];应用激光;2000年06期 |
9 |
时永香,翟玉梅,孙洁,张少军,王正平;激光照射对中华大蟾蜍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J];应用激光;2000年01期 |
10 |
温昌祥,吕群,林绥恩,江绍慧,项维;中华大蟾蜍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对环境诱变性的检测[J];动物学研究;1984年04期 |
11 |
米志平,苏学辉,代庆阳;中华大蟾蜍冬眠前与出眠初期肝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12 |
李跃中,陈筱莉;Cu(Ⅰ)与Cu(Ⅱ)相互转化的热力学研究[J];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
13 |
陈新峰,王怀仁;铜与稀硝酸反应装置的几种改进方法[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
14 |
陈菁;原子捕获技术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蛋中微量铜[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
15 |
高志强,王林,李树伟,倪羽;人发中微量铜的压电频移分析法[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5期 |
16 |
王琳,杨光宇,尹家元,徐其亨;高锰酸钾氧化DA_pEM催化动力光度法测铜[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17 |
赵鹂,谢海松,陈春;Cu~(2+)对离体培养下黄瓜子叶花芽分化的影响[J];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
18 |
陈海燕,乌云;2,4—二氯苯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Ⅱ)[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3年02期 |
19 |
封树芒,张天荫;中华大蟾蜍胚胎孵化酶的分离和提纯[J];动物学研究;1990年01期 |
20 |
关伟,张向东,孙锦玉,刘刚,刘祁涛;三元铜配合物配体间相互作用(英文)[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