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炭化工艺下辣椒秸秆基活性炭的制备及表征
【摘要】:以辣椒秸秆制备活性炭,采用正交实验法,选取炭化温度、炭化时间、升温速率为影响因子,以比表面积、炭得率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优炭化工艺,对最优条件下所制活性炭的孔结构及表面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优炭化工艺为炭化温度400℃,炭化时间50 min,升温速率5℃/min;该条件下所制活性炭的炭得率为39.90%,BET比表面积为966.003 m~2/g,吸附总孔容为0.544 cm~3/g,平均孔径为2.252 nm;且表面存在丰富的孔隙结构及酚、醇羟基、羧基、醚基等官能团.
|
|
|
|
1 |
;“2004年全国活性炭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林产化工通讯;2004年02期 |
2 |
黄伟;贾艳秋;孙盛凯;;活性炭及其改性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6年05期 |
3 |
孙康;蒋剑春;;国内外活性炭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9年06期 |
4 |
孙宝林;新型活性炭材料的特性及应用[J];劳动保护;1995年04期 |
5 |
孙艳;;活性炭制备现状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4年01期 |
6 |
韩相理;芦春梅;;净美兼具——活性炭工艺品材料和功能初探[J];美术大观;2014年01期 |
7 |
魏娜,赵乃勤,贾威;活性炭的制备及应用新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5期 |
8 |
李梦青,王新征,居荫轩,郑永丽;钙催化活化制备活性炭的研究进展[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9 |
王鹏,张海禄;表面化学改性吸附用活性炭的研究进展[J];炭素技术;2003年03期 |
10 |
崔静,赵乃勤,李家俊;活性炭制备及不同品种活性炭的研究进展[J];炭素技术;2005年01期 |
11 |
窦智峰;姚伯元;;高性能活性炭制备技术新进展[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12 |
李平;;净水机中的活性炭应用[J];炭素;2006年03期 |
13 |
程淑云;;活性炭的改性及应用进展[J];河北化工;2007年06期 |
14 |
艾秋红;刘琳琪;王良芥;罗和安;;活性炭对吡啶气固催化氯化制备2,3,5,6-四氯吡啶的影响[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
15 |
彭宏;肖鸿;尹华强;;二氧化碳活化对蜂窝活性炭制备及其性能的影响[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08期 |
16 |
李荣斌;廖文俊;邓国民;杨若凡;赵斌元;;活性炭基脱硫复合材料的制备[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
17 |
李学良;邢高瞻;刘爱菊;;碱性浸洗处理对生物质基活性炭性能影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2期 |
18 |
潘能婷;苏展军;莫家乐;奚红霞;夏启斌;李忠;;新型微波适应型复合活性炭的研制及其微波再生性能[J];化工学报;2011年01期 |
19 |
宋晓岚;张颖;程蕾;丁意;常彩民;;活性炭在防治大气污染方面的应用研究与展望[J];材料导报;2011年07期 |
20 |
李小锋;王永棣;邓拓;马建平;邓春玲;庞菊玲;侯鑫;;活性炭蜂窝体干燥开裂的影响因素[J];工业催化;201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