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条件下稻田土壤氮素淋失研究
【摘要】: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稻田土壤渗漏水中氮素淋失规律.结果表明,稻田土壤渗漏水中的氮素(N)淋失形态以硝态氮(NO_3~--N)为主,土壤中高硝态氮含量和施氮肥是造成种稻田前期氮淋失的主要原因.种稻期间的淹水作用,增强了土壤的还原性并抑制了土壤的硝化反应,可减少硝态氮的淋失.稻田土壤氮素淋失数量与渗漏水中氮素的浓度和水的渗漏速率有关,而水的渗漏速率主要受土壤犁底层的透水性和水文条件的控制和影响.试验以施用氮肥250 kg/hm~2和渗漏水量214 mm估算出单季稻田氮素淋失总量为6.44 kg/hm~2,占当季施肥量的2.58%.
|
|
|
|
1 |
陆敏;刘敏;黄明蔚;茅国芳;;大田条件下稻麦轮作土壤氮素流失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
2 |
朱兆良;稻田土壤中氮素的转化与氮肥的合理施用[J];化学通报;1994年09期 |
3 |
李成芳;曹凑贵;汪金平;潘盛刚;叶成;叶威;刘铠;曾金凤;;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中稻田田面水的N素动态变化及淋溶损失[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10期 |
4 |
黄明蔚;刘敏;陆敏;侯立军;欧冬妮;林啸;;稻麦轮作农田系统中氮素渗漏流失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
5 |
张水铭,马杏法,安琼;六六六在土壤中持留和降解[J];土壤学报;1988年01期 |
6 |
孟庆金;伍文初;督春江;石桥德;;稻田生态农业模式建设实践[J];广西农学报;2007年06期 |
7 |
陈晓旭;孙淑君;陈维韬;智亚楠;韩丽君;李文明;;苯噻草胺在稻田水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J];农药学学报;2011年01期 |
8 |
王卫东,谢小立,上官行健,陈德章,王明星;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稻田土壤甲烷产生率[J];土壤与环境;1994年04期 |
9 |
韩琳;史奕;李建东;岳进;谢宝华;朱建国;王鸽;;FACE环境下不同秸秆与氮肥管理对稻田土壤产甲烷菌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
10 |
孙刚;房岩;胡佳林;王准;;泥鳅对稻田土壤动物的扰动效应[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年01期 |
11 |
李文贵,杨明金;稻田土壤中六六六、DDT残留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1984年05期 |
12 |
王振中,张友梅,贺跃明,周海鱼,连捷元;重金属污染的稻田土壤中动物群落的研究[J];环境科学;1986年06期 |
13 |
徐琪;湿地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调节[J];生态学杂志;1989年03期 |
14 |
段学军,盛清涛,闵航;Cd胁迫对淹水稻田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
15 |
王旭东,关文玲,杨雪芹,杨莹;添加不同材料对肥料中氮磷在土壤中淋出特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
16 |
汤显强;黄岁樑;;人工湿地去污机理及其国内外应用现状[J];水处理技术;2007年02期 |
17 |
董飞;卢瑛;闫秋艳;张琳;潘琦;;粤北铅锌矿周边稻田土壤砷含量及其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
18 |
林德华;赵娜;李鹏飞;王维奇;;稻田甲烷代谢及其对电子受体的响应[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1年01期 |
19 |
黄欣,樊德方,陈鹤鑫;呋喃丹与稻田土壤生物活性的相互影响[J];环境科学;1989年01期 |
20 |
朱鲁生;王玉军;李光德;徐玉新;;中国农业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进展;199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