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谢海燕;蔡琦;蒋卫民;张军;陈玉清;;船用堆小破口失水事故处置的影响因素分析[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0年S1期 |
2 |
博金海,张佑杰,吴少融,张雪松,何学东;核供热堆失水事故模拟实验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6期 |
3 |
周润彬,许国华,姚日琪,李凤臣,魏国锋;5.2 小破口失水事故试验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5年00期 |
4 |
博金海,王飞;小破口失水事故研究综述[J];核科学与工程;1998年02期 |
5 |
郭景任,施工,赵兆颐,田嘉夫;200MW池式供热堆失水事故分析[J];核动力工程;2000年02期 |
6 |
魏永仁,唐钢;脉冲堆失水事故计算程序的开发和应用[J];核动力工程;2002年06期 |
7 |
郭春秋;刘兴民;;AP1000典型事故简要分析[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8年00期 |
8 |
黄洪文;刘汉刚;钱达志;徐显启;;主回路小破口失水事故分析[J];核动力工程;2010年04期 |
9 |
林诚格;刘志弢;赵瑞昌;;压水堆失水事故最佳估算方法研究[J];核安全;2010年01期 |
10 |
王伟;陈力生;张帆;;船用核动力装置小破口失水事故放射性后果分析[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2年02期 |
11 |
刘克强;;评价压水堆失水事故潜在放射性后果所采用的假设[J];辐射防护通讯;1982年04期 |
12 |
博金海,姜胜耀,张佑杰,佟允宪,孙树森,姚梅生;5MW供热试验堆上空腔小破口失水事故模拟实验研究[J];中国核科技报告;1988年00期 |
13 |
骆伟;;新型转换堆失水事故模拟实验的验算和分析[J];核科学与工程;1988年03期 |
14 |
博金海,姜胜耀;5MW供热试验堆上空腔小破口失水事故模拟实验研究[J];中国核科技报告;1989年S3期 |
15 |
博金海,姜胜耀,姚梅生,佟允宪,张佑杰,吴少融;上空腔小破口失水事故模拟实验[J];核动力工程;1990年05期 |
16 |
张炯,陈生林;小破口失水事故处理中人员的行为可靠性分析[J];核动力工程;1990年04期 |
17 |
张柱建,徐受律;秦山核电厂调试后失水事故计算分析[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2年00期 |
18 |
张柱建,徐受律;秦山核电厂调试后失水事故计算分析[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2年S3期 |
19 |
苏光辉,喻真烷,郭玉君,张金玲,秋穗正,贾斗南;小破口失水事故喷放阶段临界时间的计算方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4年06期 |
20 |
苏光辉,喻真烷,郭玉君,张金玲,秋穗正,贾斗南;小破失水事故喷放阶段临界时间的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J];辐射防护通讯;1994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