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热流密度实验数据库的整理
【摘要】:采用切片法、相似度概念和热平衡以及进口温度检验法,对收集到的圆管垂直向上流动临界热流密度实验数据库进行了分析。分辨出坏数据库522点、实验坏点326点、重复点1640点、不满足热平衡点619点,进口温度错误10点,得到一个完善的CHF数据库。
|
|
|
|
1 |
周润彬
,陈玉宙;低压棒束临界热流密度[J];原子能科学技术;1984年04期 |
2 |
王补宣,葛新石;传热学及其进展[J];自然杂志;1984年04期 |
3 |
林理和;加压下过冷态超流氦(HeⅡ)传热的实验研究[J];低温与超导;1985年01期 |
4 |
林宗虎,王栋,陈学俊;临界热流密度值模化方法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87年05期 |
5 |
毕浩然;徐济鋆;;临界热流密度后膜态沸腾传热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1987年01期 |
6 |
;1987年 第7卷 总目录[J];核科学与工程;1987年Z1期 |
7 |
蒋章焰,马同泽,赵嘉琪,霍秀和;垂直管外降落液膜的流动和传热特性[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8年01期 |
8 |
平野芳则
,石玉春;车用沸腾冷却发动机的研究[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1989年01期 |
9 |
张伯义;长棒束临界热流密度实验研究[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0年00期 |
10 |
俞坚,马重芳,田淑荣;瞬态情况下的射流冲击沸腾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