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郑金宝;;液氮滴膜态沸腾传热[J];低温与特气;1991年02期 |
2 |
李虹波;陈炳德;熊万玉;;干涸后膜态沸腾传热计算模型[J];化学工程;2011年01期 |
3 |
周涛,苏光辉,张维忠,秋穗正,贾斗南;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环形通道内液钠的临界热流密度[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1年01期 |
4 |
陆善镒,彭坤生,李希靖;聚丙烯酰胺淬火介质[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1981年01期 |
5 |
宋怀凤,董建君,陈学英,潘韶慧,刘树刚,王玉勃,张振峰,梁亚学,吴荣生,金秀璋,董振国,高洪义;使用折流式风口小套的生产实践[J];河北冶金;2000年02期 |
6 |
安庆龙,傅玉灿,徐九华,王云峰,任守良,徐鸿钧;面向绿色制造的高效冷却技术及其试验(英文)[J];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2005年03期 |
7 |
侯东;林萌;许志红;杨燕华;陈智;;用Simulink扩展RELAP5的控制与保护系统仿真功能[J];核动力工程;2007年06期 |
8 |
牛晓钦;王春燕;;低温微量润滑切削技术及其应用[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1年01期 |
9 |
徐鸿钧,傅玉灿,孙方宏,徐西鹏;高效磨削时弧区热作用机理与强化弧区换热的基础研究[J];中国科学E辑;2002年03期 |
10 |
冯文普;恒热源下平表面层流膜态沸腾的分析和计算[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
11 |
柴国旱,王小海,陈召林,陶书生;对临界热流密度计算关系式FC-2000的审评[J];核动力工程;2003年S2期 |
12 |
宋怀凤,贾继华,杨金,陈学英,金秀璋;高炉风口小套设计的理论思考与建议[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13 |
钱坤;徐九华;傅玉灿;马可;;热管砂轮的平面磨削温度场有限元分析[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0年03期 |
14 |
董智广;郁鸿凌;董伟;李瑞阳;;电场中汽泡行为的变化及对沸腾换热的影响[J];化工学报;2009年01期 |
15 |
朱冬生;孙纪远;宋印玺;郑伟业;王正东;涂善东;;喷雾冷却技术综述及纳米流体喷雾应用前景[J];化工进展;2009年03期 |
16 |
尚智,贾斗南,杨瑞昌;信号奇异性的边缘检测小波对CHF和最小膜态沸腾起始点的检测[J];化工学报;2003年06期 |
17 |
冯文吉;耿进锋;;电站锅炉水冷壁爆管失效分析[J];金属热处理;2009年06期 |
18 |
余红梅;李兆慈;孙恒;;水平管道预冷过程研究[J];低温与特气;2009年06期 |
19 |
陈星;张世顺;林继铭;;CPR1000熔融物堆内滞留(IVR)技术有效性评估[J];核动力工程;2011年03期 |
20 |
哈桑;;高炉双螺旋铜板帽风口中套[J];钢铁;1990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