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台风暴雨过程中湿位涡场的演变特征
【摘要】:利用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计算了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引发浙江沿海地区强降水过程的湿位涡(MPV)和假相当位温(θse),重点分析了正压项(MPV1)和斜压项(MPV2)的正负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通过判断大气对流不稳定处,θse陡立面密集区,能量锋较强区域,同时结合上升运动,可以作为判断强降水发生的判据。MPV1和MPV2与强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MPV1负值越小即其绝对值越大,降水强度越大,并且负值区分布变化与台风路径变化较为一致。MPV2的负值区出现,大气的斜压性增强,有利于降水增幅,同时此负值区影响范围及其所在高度层的变化也与降水增强与减弱有一定关系。当降水区完全由MPV2负值区所控制时,该区域降水即告结束。
|
|
|
|
1 |
张程明;曹艳艳;姚秀萍;;一次秋季台风暴雨的物理量诊断分析[J];科技通报;2011年04期 |
2 |
薛根元;张建海;陈红梅;;三个登陆浙江热带气旋数值试验及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分析[J];海洋预报;2006年03期 |
3 |
陈德花;寿绍文;张玲;吴陈锋;黄保云;;“碧利斯”引发强降水过程的湿位涡诊断分析[J];暴雨灾害;2008年01期 |
4 |
郑峰;;0505号超强台风“海棠”的特大暴雨落区诊断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02期 |
5 |
余贞寿;闵锦忠;楼丽银;冀春晓;陈宣淼;;台风“凤凰”和“诺瑞丝”路径与降水分布对比分析[J];气象科技;2010年01期 |
6 |
张晨晖;刘静;张程明;张晶晶;;宁波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J];暴雨灾害;2010年02期 |
7 |
庄千宝;叶子祥;余贞寿;;“海棠”“凤凰”“诺瑞斯”登陆后不同暴雨强度的对比分析[J];浙江气象;2011年01期 |
8 |
吴建美;张勇;张宇;;淮河流域大暴雨特征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
9 |
赵宇,杨晓霞,孙兴池;影响山东的台风暴雨天气的湿位涡诊断分析[J];气象;2004年04期 |
10 |
赵宇,吴增茂;9711号北上台风演变及暴雨过程的位涡诊断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11 |
吴启树,沈桐立,沈新勇;“碧利斯”台风暴雨物理量场诊断分析[J];海洋预报;2005年02期 |
12 |
吴蓁;范学峰;郑世林;席世平;;台风外围偏东气流中的暴雨及其等熵位涡特征[J];高原气象;2008年03期 |
13 |
蒙伟光,王安宇,李江南,冯瑞权,侯尔滨;华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及湿位涡分析[J];大气科学;2004年03期 |
14 |
留小强,王田民,吴宝俊,胡圣昌,陈乾金;湿位涡方程及其应用[J];大气科学;1994年05期 |
15 |
田珍富,滕俏彬,王作述;一次局地特大暴雨湿位涡的中尺度分析研究(摘要)[J];湖北气象;1996年03期 |
16 |
牛宝山,丁治英,王劲松;一次爆发性气旋的发展与湿位涡关系的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17 |
刘还珠,张绍晴;湿位涡与锋面强降水天气的三维结构[J];应用气象学报;1996年03期 |
18 |
高守亭,雷霆,周玉淑,董敏;强暴雨系统中湿位涡异常的诊断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2年06期 |
19 |
张冰,胡隐樵,傅培健;“03.7”梅雨锋暴雨的中尺度模拟和诊断分析[J];高原气象;2005年03期 |
20 |
张建海;薛根元;诸晓明;沈桐立;;台风Rananim登陆后引发强降水成因和暴雨分布的诊断分析[J];海洋学研究;200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