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东辉,甄海,苏倩,梁学芬;两系杂交稻米质鉴定初报[J];广东农业科学;2000年04期 |
2 |
卢兴桂;我国两系杂交稻研究取得新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1991年07期 |
3 |
李宗鎏,李肖玉,徐勋志;两系法籼型品种间杂种优势的初步研究[J];杂交水稻;1993年05期 |
4 |
昂盛福,谢世秀,熊忠炯,杨咸候,虞晨辉,胡光,吴海波;双季两系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初报[J];杂交水稻;1999年06期 |
5 |
马国辉;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两系杂交稻上应用的效果[J];湖南农业科学;1994年01期 |
6 |
潘晓华,石庆华,郭进耀;生育后期施肥对提高两系杂交稻N31S/P40(F_1)产量的作用初探[J];江西农业科技;1996年03期 |
7 |
;两系杂交稻培两优275[J];农家之友;2000年04期 |
8 |
林玉莲;优质两系杂交稻新组合——两优21201[J];福建农业;2003年02期 |
9 |
严宗卜;两系杂交稻[J];农技服务;2003年02期 |
10 |
李建德,宋武,曾爱平,李庆云;两系杂交稻新组合比较试验[J];中国农技推广;2004年03期 |
11 |
周红玲,肖华伟,毛建华;怀化市推广两系杂交水稻的成就、问题与建议[J];作物杂志;2005年02期 |
12 |
李锦生,范泉福;两系杂交稻作中稻栽培高产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00年03期 |
13 |
陆昆大;黄祖纹;;广西区推广两系杂交稻的现状与对策[J];种子世界;2001年07期 |
14 |
徐国华,张生斌,杨化龙,林梅;两系杂交稻制种的风险与对策[J];种子科技;2005年01期 |
15 |
肖华伟,吕重宏,张化兴,蒋光应;两系杂交稻安湘S/318制种技术[J];种子科技;1999年05期 |
16 |
陶开战;两系杂交稻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5年01期 |
17 |
施玉明,邬玉成;两系杂交稻制种技术浅析[J];杂交水稻;1991年03期 |
18 |
曾金国,朱谦和,朱文红;两系杂交晚稻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杂交水稻;1995年03期 |
19 |
余永荣,肖顺南,邓仁煊,周诚勇,谭桂英;两系杂交稻组合“89412S/密野1号”制种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科技;1997年05期 |
20 |
袁潜华;国家863计划两系法杂交稻中试开发项目工作会议简报[J];杂交水稻;1998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