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黑尾叶蝉对寄主选择性及机理初步研究

戴仁怀  倪林  
【摘要】:室内研究黑尾叶蝉对不同水稻品种的选择性和选择机理。结果表明,视觉(寄主颜色)在黑尾叶蝉对寄主的定向选择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Y形嗅觉仪测定黔优568、金优431、双穗雀稗对黑尾叶蝉的引诱性,黑尾叶蝉几乎不表现定向反应;T形仪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光对黑尾叶蝉有迅速而明显的定向作用;黔优568较金优431对黑尾叶蝉的引诱作用强,双穗雀稗对黑尾叶蝉的引诱力不及水稻植株。在相同的光强下三基色的引诱作用较单色光强,田间粘虫板试验结果表明,绿、黄、蓝色的诱虫板较其他颜色诱虫板对黑尾叶蝉有较强的引诱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戴仁怀;倪林;张伟;;黑尾叶蝉几种感器的电镜扫描观察[J];西南农业学报;2011年03期
2 ;上海地区黑尾叶蝉的初步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1974年S4期
3 ;褐腰赤眼蜂的保护与利用[J];今日科技;1975年15期
4 谢联辉,陈昭炫,林奇英;水稻类普矮病的研究Ⅰ.类普矮病——水稻上的一种新的病毒病[J];植物病理学报;1979年02期
5 ;黑尾叶蝉和水稻矮缩病的调查[J];浙江农业科学;1973年02期
6 阮义理;;水稻病毒病虫媒传染的研究[J];今日科技;1974年20期
7 林奇英;谢联辉;郭景荣;;光照和食料对黑尾叶蝉生长繁殖及其传播水稻东格鲁病能力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3期
8 ;头蝇(Pipunculus sp.)的初步研究[J];今日科技;1973年22期
9 金行模;张纯胄;;褐腰赤眼蜂生物学特性、田间发生动态以及保护利用途径的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1980年02期
10 陈其志,李百炼;防治黑尾叶蝉的序贯抽样[J];湖北农业科学;1983年07期
11 章松柏;吴祖建;段永平;谢联辉;林奇英;;水稻矮缩病毒的检测和介体传毒能力初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12 ;“6711”防治二化螟、黑尾叶蝉[J];今日科技;1971年47期
13 ;防治黑尾叶蝉 控制普通矮缩病[J];农业科技通讯;1975年05期
14 ;狠抓路线教育 采取综合措施 防治水稻黄矮病[J];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1976年02期
15 ;二晚秧田中黑尾叶蝉虫口密度与水稻矮缩病发生的关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76年01期
16 顾正远;日本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研究的进展[J];昆虫知识;1986年02期
17 陈声祥,阮义理,金登迪,林瑞芬,陈光堉,高东明;水稻黄矮病的发生及流行[J];植物病理学报;1979年01期
18 李德葆;盛方镜;;水稻普通矮缩病发生流行预测中几个问题的初步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1979年03期
19 谢联辉,林奇英,朱其亮;水稻簇矮病的研究Ⅱ.病害的分布、损失、寄主和越冬[J];植物病理学报;1982年04期
20 陈光堉;阮义理;陈声祥;金登迪;林瑞芬;;水稻黄萎病的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198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光;黄学雅;;白僵菌对黑尾叶蝉和褐稻虱产卵的影响[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一卷)[C];1986年
2 周生力;李腾;翁方轶;;LED及其灯具光色度测试探讨[A];海峡两岸第十八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11年
3 倪林;戴仁怀;蒋晓红;;水稻病毒病及其传毒介体黑尾叶蝉的比较研究[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温廷桓;;革螨须转节上新发现的一种感觉器(初报)[A];中国昆虫学会1962年学术讨论会会刊[C];1962年
5 李文蓉;;东方果实蝇触角感觉器的形态和微细构造之研究[A];海峡两岸电子显微学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2年
6 洪健;何黎平;;寄生蜂触角的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技术[A];第三届全国扫描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洪健;高其康;徐正;徐颖;;扫描电镜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扫描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李华;彭飞;;《伤寒论》解剖学术语浅析[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张正江;;素质与教育问题的早期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廖丹;;临床实例在生理学理论教学中的重要意义[A];中南地区第六届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范影乐;混沌动力学在参数估计中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田洪霞;海南赤眼蜂科及缨小蜂科分类研究(膜翅目:小蜂总科)[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3 田俊策;杀虫蛋白在Bt水稻—植食者—蜘蛛食物链中的传递规律及对稻田代表性蜘蛛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年
4 杨广;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小菜蛾绒茧峰之间的相互作用[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5 杨广;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小菜蛾绒茧蜂之间的相互作用[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6 王竹红;松突圆蚧寄生性天敌及其控制作用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7 李建勋;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化学感受基础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莉;水稻、黑尾叶蝉与水稻矮缩病毒三者间关系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徐艳;重庆缙云山竹蝗生物学和感觉器与精子超微结构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3 巴俊伟;对水稻矮缩病毒传毒能力存在差异的叶蝉群体mRNA差异表达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4 柳丰;施用农药对食虫沟瘤蛛摄食量及生育力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徐刚;水墨与光色[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6 陆浩鹏;试论朱德群艺术之“光”[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隋佳佳;光色对刺参(Apostichopus jponicus)行为、生长以及不同规格刺参代谢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刘欢昱子;园林景观照明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9 崔璐璐;隧道照明光源的光色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黄伟明;繁华都市的现代书写[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丹;生育期偏迟的稻田黑尾叶蝉发生重[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0年
2 王平善;光色郁芬芳[N];大连日报;2010年
3 金硕;让孩子跟着感觉走[N];吉林日报;2004年
4 ;小儿眼外伤院前处理[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5 曹涤环;常用生物农药[N];福建科技报;2000年
6 马力;绿波闪漾的美妙瞬间[N];中国旅游报;2010年
7 实习生 李智勇 本报记者 周清春;让梦来救治失眠[N];科技日报;2005年
8 张锡佳 杨建敏 吴兴伟 吕振波 刘政海 张宇;海蜇的生物学特性[N];中国渔业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碧;飞利浦LED:引领零碳未来[N];中国经营报;2009年
10 周和毅;哪些植物适宜开发杀虫剂[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