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问》篇复原
【摘要】:正 郭沫若盛赞《管子·问》篇,“以文章言,此篇可与《楚辞·天问》并美,确是奇文”。奇在何处?赵用贤谓,奇在“文法累变而不穷”(并见《集校》),此乃舍本逐末之见。笔者以为《问》篇之奇,在于它的正文原是一篇真实的春秋时代齐国国家社会调查统计纲目,尤其在于六十几句设问准确真实地反映了该文产生的时代、社会的基本面貌。本文尝试作一下披沙捡金、出玉于璞的工作,以期揭示《问》篇及其时代的原貌。
|
|
|
|
1 |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J];党的建设;2010年04期 |
2 |
廖永林;;先秦儒家礼制中的亲亲之情与政治制度建构的背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
3 |
;孟子的性善论[J];党的建设;2010年05期 |
4 |
马国华;;孔子的人伦观及其施报平衡原则[J];人民论坛;2011年23期 |
5 |
碧莲;;老子为什么喜欢谈论“婴儿”[J];文史杂志;2011年04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
|
|
|
|
1 |
陈来;;春秋时代的天道观念[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
2 |
黄友敬;;略谈老子摄生之道[A];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海峡两岸李氏恳亲会论文集[C];2003年 |
3 |
徐心端;;一个建议[A];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海峡两岸李氏恳亲会论文集[C];2003年 |
4 |
孔庆福;;孔子伦理思想浅探[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
5 |
李英华;;孔子思想评述[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
6 |
葛志毅;;《左传》“君子曰”与儒家君子之学[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
7 |
夏光辅;;简论孔子的“中庸”思想[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
8 |
陈学凯;;道德、伦理、政治的合而为一——孔子正名主张的思想意义[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9 |
周孚政;;儒家与时势[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
10 |
周孚政;;《论语》心得[A];孔学研究(第十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一次暨海峡两岸第七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