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卓泽渊;走向21世纪的中国法理学──1995年法理学年会述评[J];现代法学;1995年06期 |
2 |
舒国滢;面临机遇与选择的中国法理学[J];法学;1995年09期 |
3 |
蒋传光!院政法系;中国法理学50年的成就和贡献[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
4 |
黄文艺;英美法理学与中国法理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
5 |
马虎银,郑晓兰;关于法理学观念更新问题的几点思考[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
6 |
王夏昊;中国法理学的研究路径[J];现代法学;2004年02期 |
7 |
刘升平;走向二十一世纪的法理学[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
8 |
彭礼堂;中国法理学发展的几个问题[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
9 |
张文显;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法理学[J];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法学版);2001年01期 |
10 |
王申;中国法理学知识谱系中的前苏联因素——我国著名法理学家孙国华教授访谈录[J];法学;2005年02期 |
11 |
汪太贤;20年中国法理学的嬗变及其时代课题[J];现代法学;1999年05期 |
12 |
范劲松,万曙春,黄应龙,李旻,于飞,尤俊意;回眸与前瞻:跨世纪的法理学——’99中国法理学年会简述[J];政治与法律;2000年01期 |
13 |
刘翠霄;二○○○年中国法学研究回顾——法理学研究述评[J];法学研究;2001年01期 |
14 |
卢云;重新界定法的本质论的内涵:法理学变革发展的基石[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
15 |
李林;走向21世纪的法理学——1995年全国法理学年会综述[J];中国法学;1995年05期 |
16 |
李林;中国法理学的命运[J];政治与法律;1998年02期 |
17 |
谈义;中国法理学的流派与方法刍议[J];法学;1996年02期 |
18 |
周世中;建国50年来法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社会科学家;1999年06期 |
19 |
强世功;《沈宗灵学术思想暨当代中国法理学的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发言摘要[J];中外法学;1998年06期 |
20 |
刘延寿,张晓秦;法理学与比较法学——法学的基石——兼评《法理学与比较法学论集》[J];中外法学;1999年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