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冷涡连续降雹的特征与预报
【摘要】:应用常规资料、NCEP资料、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1975-2008年间19次华北冷涡造成的京津冀连续3天以上降雹天气过程,给出了华北冷涡连续降雹的分布特征、形成原因、云图特征、雷达回波特征、天气概念模型和预报着眼点。结果表明,造成华北冷涡连续降雹的天气形势主要有4种:深厚冷涡型、浅薄冷涡型、阶梯槽与冷涡型、横槽与冷涡型。华北冷涡连续降雹一般发生在稳定的东亚阻塞环流背景下,冷涡长期徘徊在蒙古国与我国华北北部,500hPa冷温槽叠加在850hPa暖脊之上,中高层干冷的西北气流叠加在低层西南暖湿气流之上,造成京津冀大范围位势不稳定,午后到傍晚热力和动力条件加强,在地面冷锋、中尺度辐合线、干线等触发下导致降雹发生。华北冷涡连续降雹的类型不同,卫星云图显示它们的差异较大,即深厚型冷涡表现为典型的冷涡云系,浅薄型冷涡则易形成多个MCS影响河北。雷达回波上,冷涡造成的河北中北部降雹回波多为带状回波,降大冰雹的几率较小;而南部降雹则多块状多单体或超级单体回波,降大冰雹的几率较大。在制作冷涡连续降雹的预报时,从阻塞形势能否建立入手,进一步分析强对流发生的3个基本条件及风垂直切变条件,关注冷涡的强度、位置、移动方向和综合应用强对流参数。
|
|
|
|
1 |
牛叔超;初夏影响济宁地区华北冷涡的分析和预报[J];山东气象;1983年02期 |
2 |
张飒;华北冷涡影响山东降雹的成因分析[J];山东气象;1997年01期 |
3 |
段军;张秋跃;沈举鹏;龚乃弘;李卫国;;人工增雨作业天气概念模型[J];现代园艺;2008年03期 |
4 |
孙兴池,赵宇,杨晓霞,张国平;96.6.13风雹的中尺度分析[J];山东气象;1997年02期 |
5 |
杨晓霞,张爱华,贺业坤;连续冰雹天气的物理量场特征分析[J];气象;2000年04期 |
6 |
田广元;王永亮;;辽宁省人工增雨天气概念模型[J];气象科技;2007年02期 |
7 |
李银娥;谌伟;张萍萍;;一次华北冷涡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J];暴雨灾害;2007年04期 |
8 |
耿力力;华北冷涡降雹特征[J];山东气象;1992年03期 |
9 |
汪秀清;杨雪艳;陈长胜;吴宪军;;长春市强冰雪冻害天气系统及物理量特征[J];地理科学;2006年03期 |
10 |
李江波;赵玉广;孔凡超;何丽华;张艳刚;;华北平原连续性大雾的特征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7期 |
11 |
郁珍艳;何立富;范广洲;李泽椿;苏永玲;;华北冷涡背景下强对流天气的基本特征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1年01期 |
12 |
李贵达;稳定切变形势下的降水量级预报[J];气象;1994年09期 |
13 |
李菁;祁丽燕;黄治逢;;华南西部重大锋面暴雨天气过程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09年S1期 |
14 |
迟竹萍,刘诗军;两次华北冷涡过程雹云结构特征及AgI催化效果数值研究[J];气象科学;2005年01期 |
15 |
陈渭民
,郭亚田;我国南方地区一次连续降雹过程的卫星云图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
16 |
;我国冰雹的地理与时间分布[J];气象科技;1976年07期 |
17 |
王维国;一次强华北冷涡的分析[J];气象;1997年09期 |
18 |
刘学华;王立静;何丽萍;邱小伟;;浙江省2月份连续降雹过程诊断[J];气象科学;2011年01期 |
19 |
苏正军,黄世鸿,刘卫国;一次华北冷涡降水的云物理飞机探测特征[J];气象;2000年06期 |
20 |
毋全喜,辛保安,台定勇,司福意,李伟;焦作市960717大暴雨中尺度分析[J];河南气象;199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