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我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华北干旱化趋势

黄荣辉  徐予红  周连童  
【摘要】:利用1951 ~1994 年全国336 个测站夏季(6~8 月) 降水和太平洋海表面温度资料来分析我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华北地区干旱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夏季降水在1965 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气候跃变,华北地区从1965 年后夏季降水明显减少,干旱化的趋势明显,这种趋势与西非萨赫尔地区干旱化的趋势相似; 分析结果还表明我国80 年代的气候与70年代的气候有较大差别,这种差别表现在长江、淮河流域从70 年代末起降水增多,涝灾明显增多,而华南和华北在80 年代降水明显比70 年代少, 干旱趋势加重。然而,从90 年代中期开始,华北地区北部的降水有增多的趋势。上述所发生的气候变化可能主要是由于60 年代中期和从80 年代到90 年代初赤道东、中太平洋海表温度明显增加,而在70 年代明显降低所造成。这种现象似如年代际的“ENSO 循环”现象,它对全球和我国气候变化有较大影响,特别对华北地区干旱化趋势有很大影响。然而从90 年代中期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有下降的趋势,这有利于华北降水的增多。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冉海林;吴友均;谢再顺;;1961—2008年新疆阿克苏地区降水、温度变化特征[J];新疆环境保护;2010年04期
2 谢丽红;杜挺;陈科屹;;海气相互作用下厄尔尼诺与我国降水相关性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贾顺斌;赵建中;周华坤;;1995~2004年玛沁县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趋势及相关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4 孟娟;祝新建;;获嘉县气候特征分析及灾害性天气防御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1期
5 李霞;林少冰;王捷纯;卢山;;利用卫星资料分析台风“浪卡”非对称结构及降水[J];广东气象;2011年03期
6 陈孟琼;刘良玖;;2003年5月27日张家界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1期
7 齐贵滨;崔永跃;李鹏;;一次森林灭火中飞机人工增雨过程分析[J];黑龙江气象;2011年02期
8 马倩;谢正辉;陈锋;赵琳娜;;长江流域1982~2005年陆地水储量变化及时空分布特征[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1年04期
9 ;天气谚语之外[J];科学世界;2011年09期
10 孙晓娟;李丽平;杨玮;;NASA卫星观测及模式资料和WMO气象站点资料的可视化集成简介[J];大气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11 拉巴;艾俊峰;拉巴次仁;卫东;;藏北当雄县区草原NDVI变化及其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J];西藏科技;2011年06期
12 刘熔熔;封秀燕;马仙妹;钱惠文;;浙江省历史地面气象报表数字化处理和应用[J];浙江气象;2011年02期
13 王桂春;宋若宁;杨敏静;祁广浩;蔡冬梅;;金州地区2009~2010年冬季异常天气成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14 于见宝;;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J];地理教育;2011年09期
15 徐道生;邵爱梅;邱崇践;;SVD-En3DVar方法同化多普勒雷达速度观测资料Ⅰ.模拟资料试验[J];大气科学;2011年04期
16 周明飞;万雪丽;杜小玲;;“凡亚比”台风与冷锋共同造成湘黔暴雨成因分析[J];贵州气象;2011年03期
17 郑益群;高俊岭;曾新民;;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陆气相互作用影响的模拟研究[J];气象科学;2011年04期
18 詹锦和;;磁窑水文站“6·25”特大暴雨洪水分析[J];广东水利水电;2011年08期
19 李俊;赵拓宇;;暴雨成因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20 郝艳霞;于莉丽;刘成;吴光华;张花蕊;;气象因子与下垫面性质对锡林郭勒盟沙尘暴影响探析[J];内蒙古气象;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华;;ARPS模式云微物理产品在人工增雨中的适用性分析[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程华琼;吴统文;董文杰;;东亚中纬度海陆热力差异指数及其对东亚降水气候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王晨稀;姚建群;梁旭东;;上海区域降水集合预报系统介绍与结果检验[A];第三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洪业汤;王志国;朱泳煊;林庆华;洪冰;王羽;;6000年干旱降水的变化及未来趋势[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周连童;黄荣辉;;我国春季气候年代际变化与夏季气候变化的差异[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常越;刘芸芸;何金海;;华南旱涝年由冬到夏水汽输送的不同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俊亭;李晔;;河南春季降水与气温的气候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宋娟;白卡娃;黄文杰;;南京周边地区夏季对流云降水的有关特性分析[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城市气象与科技奥运”分会论文集[C];2003年
9 王毅荣;姚玉璧;李耀辉;;中国黄土高原降水格局[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林爱兰;梁建茵;;华南春季降水和冷空气活动对南海夏季风建立的作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季风及其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霞;亚洲夏季风水汽输送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关系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2 龚志强;气候系统的空间结构及遥相关型年代际配置特征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牛生杰;沙尘气溶胶微结构及其对降水影响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4 毕宝贵;中尺度地形对陕南暴雨的影响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5 李应林;植被带的南北移动和土地利用情景对未来我国夏季气候的可能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6 马丽娟;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7 周毓荃;河南层状云系多尺度结构和人工增雨条件的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8 梁俊明;越南降水量的气候学特征分析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场的关系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9 邵海燕;大气中非线性亚临界不稳定的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10 荣艳淑;大范围气候变化与华北干旱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卫亚;印度洋海表温度偶极振荡与东亚大气环流及降水的关系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2 王巍巍;气旋性降水与台风性降水的数值模拟及特征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3 丁斌;中国西部水汽输送与旱涝关系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4 刘锦绣;1948~2003年热带地区年、季降水气候特征与变化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5 刘晓东;水汽输送对中国东部夏季雨带变化影响的诊断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6 郭丽娜;1948—2002年东南亚地区降水多时间尺度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7 陆忠艳;起伏地形下重庆降水精细的空间分布[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8 姚宗国;西北太平洋台风对西北地区东部降水的影响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9 王群;春季青藏高原热源的气候特征及其异常与大气环流和我国气候关系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10 彭华青;夏季菲律宾附近对流对我国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翔 记者 阎红;今春降水:百年来同期最多[N];大连日报;2005年
2 记者 王彬;我市今年前8个月增加降水2.4亿吨[N];济南日报;2008年
3 记者 焦莉莉;近十年来今夏降水最多[N];石家庄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尹晓宇;未来降水偏少不“解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张丽娜;内蒙古 气温偏高降水不均 部分地区出现旱象[N];黄河报;2009年
6 记者 王晓慧;今年我区降水与正常年份相当[N];阿勒泰日报;2009年
7 记者 张树平;前三季度全市降水偏少气温偏高[N];天水日报;2009年
8 实习记者汪涓;伊犁河谷持续降水 雨水影响利大于弊[N];伊犁日报(汉);2009年
9 刘宏鹏;新疆降水增多 重要古迹加速毁损[N];中国气象报;2009年
10 记者 郭起豪;11月我国气温偏低降水偏多[N];中国气象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