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程反硝化菌种的筛选及条件选择的研究
【摘要】:经对某实验室保存的反硝化混合菌液进行分离复壮,筛选到7株反硝化速率较高的菌株(编号为B06,B08,B15,B16,B19,B21)。经正交试验,选出短程反硝化的最佳作用条件。分离株B08在温度25~30℃,pH值7.0~8.0,NO2-N质量浓度200 mg/L,C/N 1.4和厌氧条件下,反硝化8 h,NO2-N的去除率达到86.37%。
|
|
|
|
1 |
廖雪义;马光庭;蓝荣;李献;;亚硝化作用菌种的分离筛选及条件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
2 |
杜丽平,闻建平,张涛;高效生物脱氮途径短程硝化——反硝化[J];北方环境;2002年01期 |
3 |
徐杰明;张平;李文远;;固定化细胞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6期 |
4 |
毕海涛;张兰英;刘娜;杨国军;徐国欣;朱博麟;;无机材料对PVA-H_3BO_3包埋固定化方法的改进[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1期 |
5 |
郭勇,杨平,罗光华;垃圾渗滤液生物脱氮新途径[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2期 |
6 |
阮文权,邹华,陈坚;厌氧氨氧化混培菌的获得及其运行条件[J];重庆环境科学;2002年06期 |
7 |
赵莉,陈涛;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氨氮的脱除技术综述[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11期 |
8 |
周少奇,范家明,吴宋标,黄庆明,银玉容,史伟;氧化沟同时硝化反硝化的生物脱氮机理[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年06期 |
9 |
侯琳;陈敏东;李德豪;周如金;林红艺;;厌氧/一体化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运行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09期 |
10 |
冯本秀;赖子尼;陈俊彬;张坤泉;余煜棉;;固定化硝化细菌去除水体中氨氮的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
|
|
|
|
|
1 |
廖雪义;马光庭;蓝荣;李献;;亚硝化作用菌种的分离筛选及条件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
2 |
陈前;章正勇;戴昕;;固定化小球与悬浮态菌去除氨氮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
3 |
吕晓猛,纪树兰,刘秀荣,谭立扬;固定化细胞珠体的改性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
4 |
郑耀通;固定化细胞处理废水的关键性包埋技术条件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5年05期 |
5 |
陈际达,曲中堂,邓玥,刘峥,汪俊;亚硝酸盐反硝化脱氮[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6 |
王孔星,谢裕敏,张秀文,王春生,曹孟德,王晓维,简浩然;用无机载体固定脱色混合菌处理印染废水的模拟试验[J];环境科学与技术;1989年04期 |
7 |
周娟,李君文,郑金来;亚硝酸细菌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S2期 |
8 |
查建明,张苗苗,王立久;生物陶粒在污水处理中作滤料的研究与应用[J];广东建材;2005年01期 |
9 |
余明星,郑红艳,汪光;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体中氨氮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J];干旱环境监测;2005年02期 |
10 |
俞汉青,顾国维;生物膜反应器挂膜方法的试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9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