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捷列托夫斯卡河铀矿床
【摘要】:捷列托夫斯卡河铀矿床产于第三纪斜辉熔岩中,这种岩石是在捷列托沃-克拉托沃成矿区火山活动后期形成的。铀很大可能是来源于斜辉熔岩固结后活化的深部岩浆源。因此,铀矿床与斜辉熔岩的关系是共生的,而不是直接成因的。矿化为断层构造所控制。矿体主要是脉型的,产于剪切带内。矿床在热液活动的浅成相及矿化过程的最后某一阶段内形成。铀矿化沉积于硫化物矿化主要相之后,由于硫化物的矿化作用,产生了捷列托沃-克拉托沃地区重要的铅锌矿床。沉积次序明显,首先是铜、其次是铅-锌,最后为铀矿化。这种矿物共生组合形成已反映于其明显的分带性上,它表明矿化溶液的这种分异作用引起热液活动后期铀含量的增加,并形成捷列托夫斯卡河铀矿床。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