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北部构造发展的主要阶段
【摘要】:青藏高原北部构造发展经历了元古宙、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纪—新生代四个阶段。元古宙地壳演变是由活动带向稳定区变化.早元古代活动带经吕梁期地质热事件固结(克拉通化),结晶基底形成;长城系—青白口系为类盖层沉积,晋宁事件使其稳定,塔里木、柴达木、国祁连、阿拉善地块集结而成西北大陆地壳。早古生代地壳发展进入到裂陷槽为主阶段。北祁连、拉鸡山、柴达木周边裂陷槽经加里东期地质事件形成祁连山造山带,并使柴达木周边裂陷槽封闭,构成青藏高原北部大陆,拼接于欧亚板块南缘.晚古生代时在活动大陆边缘南侧存在一个广阔的北特提斯海,覆盖青南、藏北,漫及中祁连、西秦岭。三叠纪扩张海进入全盛时期,沉积了型相多变的地层。早印支期地质事件与晚印支期地质事件相继形成二条造山带、三条构造推挤带,至此,欧亚大陆增生至唐古拉山.燕山期地质事件使印巴板块前缘微陆块与欧亚板块碰接(东巧-怒江缝合带),唐古拉抬升,海相侏罗系褶皱,并有中酸性岩带.从白垩纪起构造发展进入到强烈隆升、走滑断裂与推覆构造为主的发育时期。晚第三纪泛湖区的出现,大陆相火山喷溢,近代地震的强烈活动、成盐事件都是新生代时期重要地质特征。
|
|
|
|
1 |
李建林;赣湘桂粤泥盆纪裂陷槽系及其与层控矿床的关系[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3期 |
2 |
夏邦栋;吕洪波;;苏、浙、皖地区沉积-大地构造演化[J];地质学报;1988年04期 |
3 |
郑春子,王光奇,杨树源,彭玉鲸;吉林晚石炭世威宁期石头口门裂陷槽的发现及地质意义[J];地质论评;1999年06期 |
4 |
段吉业,夏德馨,安素兰;新疆库鲁克塔格新元古代—早古生代裂陷槽深水沉积与沉积-构造古地理[J];地质学报;2005年01期 |
5 |
李平安;聂树人;;宗务隆裂陷槽的构造特征[J];青海国土经略;1985年02期 |
6 |
张以茀;青藏高原北部地质构造演化初论[J];青海国土经略;1993年02期 |
7 |
沈存利;张梅;杨帅师;;华北陆块北缘西段狼山-渣尔泰山裂陷槽西延的地质依据及其意义[J];地质与勘探;2009年06期 |
8 |
徐达忠;;我国东南缘前寒武纪基底性质及演化的几个问题[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
9 |
钟卫士,刘浩,松权衡,牛继辉,于政涛;汪清大梨树沟—红太平—新华村地区找矿前景探讨[J];吉林地质;2004年04期 |
10 |
杨宗让;;扬子克拉通北缘加里东期“三叉”裂谷系及其演化历史初析[J];西北地质;1992年01期 |
11 |
樊金涛;宗淳虎;;苏北海州群双峰式火山岩及其构造背景[J];江苏地质;1993年01期 |
12 |
温同想;方城萤石矿带地质特征[J];河南地质;1997年02期 |
13 |
王云山;;青藏高原北部构造发展的主要阶段[J];青海国土经略;1991年02期 |
14 |
王宜昌;隐伏裂陷槽的识别[J];新疆石油地质;1999年02期 |
15 |
夏邦栋;一个加里东期的裂陷槽——对浙西早古生代沉积盆地成因类型的新认识[J];石油实验地质;1986年01期 |
16 |
刘正安;;裂陷槽与层控型铀矿床[J];铀矿地质;1986年03期 |
17 |
宋明春,李洪奎;山东省区域地质构造演化探讨[J];山东地质;2001年06期 |
18 |
苏养正;中国东北区二叠纪和早三叠世地层[J];吉林地质;1996年Z1期 |
19 |
张维吉,李永军;北秦岭晚元古—早古生代北裂陷槽的沉积变质作用及其构造演化[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3年S1期 |
20 |
姜春发;塔里木地台开合构造简述[J];新疆地质;199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