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血瘀证的临床辨治
【摘要】:无论是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还是混合性中风,其病变关键均为血瘀,故临床只有把握好血瘀证之类别、属性、发生、发展机理和传变演化规律,并以客观证候为依据,方可对证施治。
|
|
|
|
1 |
朱崇学,温耀繁,黎杏群,陈培培;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0年02期 |
2 |
林永华,范华光,王曼,蔡雪芬,徐乐凤;妇女血瘀症的血液流变性研究——附37例资料分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年01期 |
3 |
王义和;浅谈血瘀证及临床治验[J];四川中医;1991年11期 |
4 |
刘晨波,张全意;血瘀证分型及血液流变学规律初步探讨[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2年01期 |
5 |
张继濂;活血化瘀治疗眼病45例报告[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2年02期 |
6 |
杨建平;治疗血瘀证五法运用举隅[J];江苏中医药;1992年02期 |
7 |
华兴邦;庄康;孙晓进;何志娟;;外伤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1期 |
8 |
黄玉玺;王兵;黎荫贤;王飞荣;王铁丹;肖应庆;;活血化瘀对血瘀证患者血浆中分子物质的影响[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1992年07期 |
9 |
邵沛;康英;张桂玲;;试论血液高粘滞综合征与中医血瘀证[J];吉林中医药;1993年06期 |
10 |
黄炎明,何世银,邓水明,高兰;高血压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其与血瘀证关系的研究[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