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2种标准化干旱指标在甘肃武威干旱监测中的对比

张龙  赵福年  李国昌  黄山  陈祺  
【摘要】:以甘肃武威1961~2010年逐日降水及温度资料为基础,分析比较了标准化降水指标(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标(SPEI)对武威干旱监测的异同。结果表明1961~1998年当气温距平为负值时,SPEI与SPI对干旱的监测结果差异不大,这二者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对干旱的反映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而且诊断结果与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所得结论基本相同,均能够与统计的实际干旱发生情形相对应。但在1998年之后,随着武威市温度明显升高,显著大于多年平均值,蒸发明显增大,干旱的发生发展状况不仅仅依赖于降水时,SPEI对干旱等级的划分要重于SPI对干旱的诊断结果,进一步分析干旱事实,发现SPEI对干旱的反映更接近实际状况。研究结果表明SPEI更关注以水分平衡为基础的区域水分供给状况,因而更能有效地反映出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干旱发生发展状况,可以为我国不同时间尺度下干旱的及时诊断提供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梁云,陈洁,孙长东;天山北坡天然草场牧草干旱指标研究[J];干旱区地理;1998年04期
2 田宏,徐崇浩,彭骏,陈文秀;四川盆地干旱动态评估指标的研究[J];气象;1998年04期
3 梁春成,梁云,陈洁,孙长东;天然草场牧草干旱指标探讨[J];中国农业气象;1999年03期
4 孙梅霞,汪耀富,张全民,姜占省,刘国顺;烟草生理指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J];中国烟草科学;2000年02期
5 冯平,李绍飞,王仲珏;干旱识别与分析指标综述[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年07期
6 景毅刚,刘安麟,张树誉,李星敏,邓风东,王钊,卓静;陕西省干旱评价和预警系统[J];陕西气象;2004年06期
7 宗吉;巴桑次仁;;山南地区沿江干旱成因分析[J];西藏农业科技;2006年03期
8 姚玉璧;张存杰;邓振镛;董安祥;张秀云;魏锋;杨金虎;;气象、农业干旱指标综述[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年01期
9 张杰;张强;赵宏;张平兰;;定量遥感反演作物水势的原理及其应用[J];生态学杂志;2008年06期
10 张月华;耿燕;;乌鲁木齐地区一种新的干旱指标的探讨[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8年06期
11 韩海涛;胡文超;陈学君;王乃昂;李钢;;三种气象干旱指标的应用比较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年01期
12 乔丽;杜继稳;薛春芳;李青;吴林荣;;干旱指标在陕西省适用性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年02期
13 徐玉花;吴俊祥;范志军;张军;王昊;程子宵;王浩汤;冉献忠;;秋冬至初春连旱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
14 安顺清,朱自玺,吴乃元,焦仪珍;黄淮海中部地区作物水分胁迫和干旱研究结果[J];中国农业科学;1991年02期
15 任瑾,徐明华;甘肃省1960~1989年的干旱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3年01期
16 韩虹;大同市玉米需水关键期干旱指标分析确定[J];山西气象;1995年01期
17 丁娜佳,钱锦霞,郝智文;忻州市玉米需水关键期及干旱指标初析[J];山西气象;1995年02期
18 程相坤,徐东进,曾国良;叶尔羌河流域农业干旱分析[J];气象科技;1997年02期
19 王晓红,胡铁松,吴凤燕,樊建锋;灌区农业干旱评估指标分析及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3年07期
20 刘永忠,李齐霞,孙万荣,靳鲲鹏,王根全,李万星;气候干旱与作物干旱指标体系[J];山西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秀芬;李伟光;陈汇林;朱乃海;陈珍莉;;标准化降水指标在海南西部地区干旱监测中的应用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干旱与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赖良魁;;带频率干旱等级与干旱指标的探讨[A];福建省第十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杰;张强;赵宏;张平兰;;定量遥感反演作物水势的原理及其应用探讨[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干旱与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张旭晖;高苹;王颖;;冬季干旱对江苏农业的影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周晋红;李丽平;秦爱民;李智才;徐可文;;山西干旱指标的确定及干旱气候变化[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陈国保;;玉林市近50年来干旱的发生规律及防御对策[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吴泽新;张琳;王桂兰;;半个世纪来德州市干旱分析及防御措施[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夏佰成;;重庆市干旱综合监测预测和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A];全国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杨扬;张建云;陆桂华;吴炳方;周国良;戚建国;王琳;;全国旱情监测预测系统简介[A];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暨2006年水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水文水资源新技术应用)[C];2006年
10 刘建清;;(修改稿)枣庄市近50年降水序列趋势的模糊预测[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荣花;河南省冬小麦干旱风险分析与评估技术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2 张伟东;农业干旱模型的建立与应用[D];沈阳农业大学;1993年
3 许继军;分布式水文模型在长江流域的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立勋;武威汉代医简文字编及集释[D];吉林大学;2012年
2 成福云;关中灌区干旱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抗旱措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3 孙丽;构建北京地区遥感旱情监测系统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4 邵宏伟;武威建行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顾春慧;大圳灌区干旱风险评价[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6 赵福年;红壤区农田尺度下干旱指标的建立及使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7 王旭峰;山东省抗旱预案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刘薇;山东省抗旱预案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周祥林;太湖流域干旱特征非参数统计分析[D];河海大学;2006年
10 陈远春;会泽正志斋的“海防”思想[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董子凝;武威振 千古美城的讲述者[N];石家庄日报;2008年
2 ;做好项目准备工作 确保工程按期开工[N];武威日报;2009年
3 赵广军 赵新民;青啤武威公司出实招化解经济危机[N];武威日报;2009年
4 记者 许德忠;共商武威发展大计 构建和谐银地关系[N];武威日报;2009年
5 雒焕素;中华贾氏望出甘肃武威[N];西部时报;2010年
6 记者 卢吉平 实习生 刘婉琼;武威:新能源项目唱“主角”[N];甘肃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杜萍;武威 靠城建走活经济这盘棋[N];市场报;2001年
8 记者 马顺龙;武威推进石羊河流域治理[N];甘肃日报;2008年
9 ;大唐武威太阳能电站投产[N];甘肃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秦炜;化蛹成蝶的蜕变[N];武威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